[發明專利]一種茶樹的種植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08920.7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52902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02 |
| 發明(設計)人: | 李訪 | 申請(專利權)人: | 梧州市中茗茶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01G17/00 | 分類號: | A01G17/00;A01B79/02;C05G1/00;A01N37/18;A01N61/00;A01P1/00;A01P21/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專利商標事務所 44237 | 代理人: | 官建紅 |
| 地址: | 537800 廣西壯族自治區***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茶樹 茶苗 種植 秋水仙 生根劑 種植地 消毒 預處理 病蟲害發生率 田間管理 保水保肥 不易積水 茶樹根部 茶樹生長 發酵液體 混合溶液 間距控制 茶葉渣 葡萄皮 消毒液 液體肥 選種 蓋膜 沼液 種苗 成活率 發酵 雜草 整地 通風 栽種 肥料 生根 茶葉 施加 呼吸 生長 覆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茶樹的種植方法,該種植方法包括:(1)選地整地;(2)蓋膜;(3)選種及種苗預處理;(4)栽種茶苗;(5)田間管理。本發明一種茶樹的種植方法,種植地的壟間距控制得當,茶樹間通風良好,種植地不易積水,也增大了根部的呼吸面積,茶樹生長迅速;在壟上覆蓋抑草膜,既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又達到保水保肥的作用;消毒茶苗根部的消毒液是生根劑和秋水仙素的混合溶液,生根劑可以促進茶苗生根,提高茶苗的成活率,秋水仙素起到消毒的作用,可降低茶樹根部的病蟲害發生率;種植期間施加的肥料是沼液發酵得到的液體肥,發酵液體肥時加入了葡萄皮和茶葉渣,可有效增加茶葉的產量。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業種植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茶樹的種植方法。
背景技術
我國的茶樹種植歷史悠久,傳統的茶樹種植通常只是考慮如何提高茶葉的畝產產量,盡量加大每畝種植茶樹的株數,但是每株茶樹的生長空間小,茶葉生長受到限制,成活率也較低。茶樹種植密度太高,水肥供應很難達到平衡,茶園生態環境惡化嚴重,會導致茶葉品質難以保證,加上茶樹是長年深根作物,長期使用化學肥料、化學農藥等,使茶樹的茶葉產量逐年降低。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易于管理、成活率高、茶葉產量高的一種茶樹的種植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茶樹的種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地整地: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土壤肥沃、通風良好的地塊,深翻地塊中的土壤,施加有機肥,每畝地塊施加有機肥500kg~600kg,起壟,壟距50cm~60cm,壟面寬55cm~60cm,壟高25cm~28cm;
(2)蓋膜:在壟面中間布置水管設施,并蓋好抑草膜;
(3)選種及種苗預處理:選擇莖高18cm~22cm、莖粗2.8cm~3.5cm完整無病蟲害的健康茶苗,用消毒液浸泡茶苗根部10min~15min;
(4)栽種茶苗:每畝種植茶苗3500~3700株,栽種完成后及時剪掉茶苗地面以上10cm~15cm處的莖干并澆水定根;
(5)田間管理:
1)施肥:栽種茶苗時施肥一次,栽種茶苗后施肥的頻率為每月2次,每畝茶苗施加液體肥600kg~800kg,所述液體肥是沼液發酵得到的液體肥;
2)澆水:要保持種植地塊濕潤,每7~10天人工澆水一次。
優選地,所述步驟(1)中選擇地勢平坦、土質疏松、土壤肥沃、通風良好的地塊,深翻地塊中的土壤,施加有機肥,每畝地塊施加有機肥550kg,起壟,壟距55cm,壟面寬57cm,壟高26cm。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選擇莖高20cm、莖粗3.2cm完整無病蟲害的健康茶苗,用消毒液浸泡茶苗根部12min。
優選地,所述步驟(3)中的消毒液是生根劑含量為3%~5%、秋水仙素的含量為0.02%~0.04%的水溶液。
優選地,所述步驟(4)中每畝種植茶苗3600株,栽種完成后及時剪掉茶苗地面以上12cm處的莖干并澆水定根。
優選地,所述步驟(5)中的沼液發酵得到的液體肥的發酵過程包括以下步驟:1)在發酵池底鋪上一層厚度為5㎝~6cm的細沙;2)往發酵池中加入葡萄皮、茶葉渣、沼液,所述葡萄皮、茶葉渣、沼液的重量份數比為:50~60:15:170;3)密封發酵40天~45天,得到發酵好的沼液肥,再將沼液肥稀釋12~14倍,即可得到所述液體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梧州市中茗茶業有限公司,未經梧州市中茗茶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08920.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