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治療燒燙創傷的藥物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408578.0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4183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廖俞森 | 申請(專利權)人: | 廖俞森 |
| 主分類號: | A61K36/718 | 分類號: | A61K36/718;A61P17/02;A61K31/045 |
| 代理公司: | 重慶中流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50214 | 代理人: | 魏鵬 |
| 地址: | 402283 重慶市江津***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治療 創傷 藥物 | ||
一種治療燒燙創傷的藥物,包括銀花、大黃、黃連、黃芩和冰片;其重量份數配比如下:銀花0.5~2份,大黃1~3份,黃連1~2份,黃芩2~3份,冰片0.1~0.5份。本發明具有如下的優點:安全可靠,無毒副作用,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有效的杜絕感染及感染并發癥的產生,治療燒燙創傷效果好,可實現完全清瘡且愈后不留疤痕,治愈率達100%;同時大大縮短和降低了治療時間和治療費用,切實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治療用藥物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治療燒燙創傷的藥物。
背景技術
據統計目前我國燒燙傷年發生率約占總人口的0.5%~1.0%,燒燙傷疾病是一種主要由高熱或灼燒引發的身體損傷。按照燒燙傷的程度,燒燙傷一般可以分為I度、淺II度、深Ⅱ度和Ⅲ度燒燙傷。其中I度和II度燒燙傷在臨床上相對較容易控制和治療,而Ⅲ度燒燙傷是皮膚全層損傷,有的甚至傷及皮下組織、肌肉和骨骼等,傷后創面易發生感染,愈合后往往形成不同程度的疤痕,有時還會出現瘢痕增生和肌肉收縮。據統計,目前我國大面積燒傷的致殘率達48%,其中青壯年致殘率約為78.1%(燒傷創面治療策略.中華燒傷雜志.2011,27:247-249)。燒燙傷嚴重損害了我國人民的身心健康和經濟利益。其中Ⅲ度燒燙傷創面皮膚的治療修復,更是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
目前臨床上對I~Ⅱ度燒燙傷的治療多采用西醫的軟膏等劑型來進行治療,但這種治療方式存在一定的副作用,有些創面存在治療不徹底以致復發和反復的問題;與此同時,臨床上對III度燒燙傷的治療常采用皮膚移植的方法,但花費較高,治療時間較長。現階段市場上有效治療Ⅲ度燒燙傷的中藥制劑相對匱乏,大部分藥品在使用后不能及時清火解毒,止痛消腫,創面愈合后易留疤痕,日后仍需要做美容手術。
可見,現有的醫療方法的弊端較多,特別表現在臨床中的感染及感染并發癥,且深度創面愈合緩慢,治愈后傷處均留有疤痕,存在清瘡難、清不凈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種治療燒燙創傷的藥物;其能夠快速緩解患者疼痛,有效的杜絕感染及感染并發癥的產生,可實現完全清瘡且愈后不留疤痕。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這樣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治療燒燙創傷的藥物,包括銀花、大黃、黃連、黃芩和冰片;其重量份數配比如下:銀花0.5~2份,大黃1~3份,黃連1~2份,黃芩2~3份,冰片0.1~0.5份。
燒燙創是因遭受沸水或烈火等引起的外傷性疾患。治宜清熱解毒為主,配合止痛,收斂生肌為法。方中大黃味苦性寒無毒,可治癰腫疔瘡,瘀血經閉,跌打損傷,水火燙傷,宜用于燒燙創傷治療為君藥;黃連味苦寒,有清熱解毒,活血散瘀作用,與大黃共用于燒燙創傷治療,又可發揮散瘀定痛作用,為臣藥,取其與君藥共用于燒燙創傷治療,增強主藥作用;而黃芩解毒斂瘡,促進燒燙傷創面愈合,減少創面組織含水量,減輕創面炎癥反應,加速創面愈合,銀花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二者共為佐藥;冰片清熱解毒,開竅祛腐引藥直達病所為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解毒、收斂生肌、止痛、杜絕感染及感染并發癥的功效,為治療燒燙創傷之良方。
大黃中含有大黃酸、大黃素、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醛,黃芩中含有黃芩苷、黃芩素、黃芩素苷、黃芩堿,黃連中含有甲基黃連堿、小茶堿這些物質具有抗綠膿桿菌、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桿菌、痢疾桿菌的殺菌效用,可為修復細胞提供一個平衡的內環境,增強免疫修復細胞的活性,整體實現了燒燙創傷的無疤痕修復。
本發明各組分的藥性如下:
銀花:
別名:忍冬花、鷺鷥花、銀花、金銀花、二花、金藤花、雙苞花、金花、二寶花。
性味:甘;寒。
歸經:肺;心,胃經。
功用主治:清熱解毒,炒炭涼血止血。
大黃: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廖俞森,未經廖俞森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08578.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