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立式集水泵系統及采用該系統的廢水排放輸送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406799.4 | 申請日: | 2017-12-2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9636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5-05 |
| 發明(設計)人: | 李曉東;梁海波;胡春林;羅文員;袁勝林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04B23/04 | 分類號: | F04B23/04;F04B17/03;F04B49/20;E03F1/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石佩 |
| 地址: | 518051 廣東省深圳市南***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立式 集水 系統 采用 廢水 排放 輸送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立式集水泵系統及采用該系統的廢水排放輸送方法。該立式集水泵系統,該立式集水泵系統,包括集水池、動力組件以及水泵組件,水泵組件包括設于水池本體內的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第一水泵的葉輪及第二水泵的葉輪分別穿設于旋轉軸上,第一水泵的出水口、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以及出水管兩兩相通,且在豎直方向上,出水管、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的出水口的高度依次降低;其中,水泵組件包括兩種工作狀態,第一工作狀態及第二工作狀態,在第一工作狀態中,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將集水池中的水排出,在第二工作狀態中,水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間循環流動。本發明還提供一種廢水排放輸送的方法。該立式集水泵系統具有自適應能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水處理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立式集水泵系統及采用該系統的廢水排放輸送方法。
背景技術
工業企業通常設置有多條廢水排水管,多條不同的廢水排水管將廢水輸送到廢水處理場,以便于后續進行廢水處理工藝。但廢水排水管大多數是自流管線,管線內廢水流量波動大甚至不連續,使得廢水處理場在應對水量不斷變化時,需要不斷改變藥品輸入量,不便于對廢水進行后續處理,增加了廢水處理系統維護的難度。
發明內容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具有流量自適應功能的立式集水泵系統及采用該系統的排放廢水輸送方法。
一種立式集水泵系統,包括:
集水池,包括水池本體、出水管以及進水管,所述出水管及所述進水管分別與所述水池本體連通;
動力組件,包括穿設于所述水池本體上的旋轉軸以及與所述旋轉軸連接的電機,所述旋轉軸沿豎直方向延伸;以及
水泵組件,包括設于所述水池本體內的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且在豎直方向上,所述第一水泵位于所述第二水泵上方,所述第一水泵的葉輪及所述第二水泵的葉輪分別穿設于所述旋轉軸上,且所述第一水泵與所述第二水泵在豎直方向上連通,所述第一水泵的出水口、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以及所述出水管兩兩相通,且在豎直方向上,所述出水管、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的出水口的高度依次降低;
其中,所述水泵組件包括兩種工作狀態,第一工作狀態及第二工作狀態,在所述第一工作狀態中,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將所述集水池中的水排出,在所述第二工作狀態中,水在所述第一水泵及所述第二水泵間循環流動。
上述立式集水泵系統通過改變旋轉軸的轉速大小來控制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的輸出流量。具體地,根據旋轉軸的轉速的不同,立式集水泵系統有兩種工作模式,當旋轉軸的轉速達到一定值時,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能夠將水池本體中的水排出;當旋轉軸的轉速降低至一定值時,水池本體中的水則在第一水泵及第二水泵間循環流動,此時能夠維持水泵組件的散熱和潤濕,確保系統的穩定和安全。該立式集水泵系統能夠根據集水池中的水位適應性調節旋轉軸的轉速,以滿足不同的來水量要求,具有自適應能力。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立式集水泵系統還包括控制組件,所述控制組件包括感應器及控制器,所述感應器用于監測所述水池本體的水位,所述控制器分別與所述感應器及所述電機連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據所述感應器監測到的水位信號調節所述電機的功率,以調節所述旋轉軸的轉速,其中,當所述水池本體的水位的小于預設值時,所述感應器向所述控制器發送減速信號,降低所述旋轉軸的轉速,當所述水池本體中水位大于等于所述預設值時,所述感應器向所述控制器發送加速信號,增加所述旋轉軸的轉速。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感應器為接觸式感應器,所述控制器為變頻控制器。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感應器與所述第一水泵之間的間距為500mm~700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東江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406799.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