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廢棄淤泥淺層原位固化的施工設備及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90003.0 | 申請日: | 2017-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0410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1 |
| 發明(設計)人: | 梁宗松;何永樂;張廣沖 | 申請(專利權)人: | 東莞市棣業建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3/12 | 分類號: | E02D3/1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匯恒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82 | 代理人: | 毛碧娟 |
| 地址: | 523000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軌道 淤泥 落地支架 施工設備 行走軌道 空心攪拌桿 攪拌電機 攪拌裝置 原位固化 淺層 廢棄 預處理 資源化利用 垂直安裝 垂直設置 滑動電機 滑動裝置 矩形區域 上下移動 施工效率 中空結構 含水率 滑塊 土體 地基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廢棄淤泥淺層原位固化的施工設備及方法,施工設備包括設置于淤泥矩形區域四周的軌道和攪拌裝置,軌道包括一對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一對上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和落地支架軌道,落地支架軌道的底部安裝有與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相對應的滑塊和滑動電機,落地支架軌道的內側垂直安裝有輸漿軌道和用于帶動輸漿軌道上下移動的滑動裝置,輸漿軌道內部為中空結構;攪拌裝置包括攪拌電機和空心攪拌桿,攪拌電機安裝于輸漿軌道的上方,空心攪拌桿垂直設置于輸漿軌道的下方。本發明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淤泥含水率、提高土體強度,且可達到地基預處理或作為資源化利用目的。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環保地基處理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廢棄淤泥淺層原位固化的施工設備及方法。
背景技術
河湖清淤出的廢棄淤泥具有顆粒細、含水率大于80%等特點,由于監管不嚴,存在偷排亂倒至城市郊區的現象,廢棄淤泥堆場占地面積往往成千上百畝,厚度一般1.5~3m,對環境造成了嚴重的二次污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一些城市郊區已逐步被開發,需在已被傾倒淤泥的區域進行廠房、住房等建筑物及構筑物的建設,雖然經過長時間的自然蒸發、滲透,廢棄淤泥含水率可降至80%以下,但仍面臨著大量廢棄淤泥難以處理的難題。目前,廢棄淤泥常用的處理方式有兩種,一是將廢棄淤泥挖除并轉運傾倒至別處,原場地換填塘渣或碎石,這造成了污染轉移二次污染和自然資源浪費,且提高了造價;二是向淤泥中添加固定比例的固化材料,以降低淤泥含水率,提高淤泥強度。
向淤泥中添加固化材料的處理方式又包括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是向淤泥表層添加固化材料,通過挖掘機進行攪拌;第二種方法是通過水泥攪拌樁或類似大型樁基設備向淤泥深處添加固化材料,并攪拌。以上兩種方法存在以下缺陷:第一種方法對淤泥的經濟合理的處理深度往往小于1m且挖掘機處理半徑有限,最終導致固化均勻性差,固化土強度不高,另外,單臺挖掘機設備的工作效率低,約為180~250方/小時;第二種方法經濟合理的處理深度是5~30m,但設備投資大且機械利用率低,對深度小于3m的淤泥處理極不適用;這兩種方法所采用的設備自重較大,往往難以進入廢棄淤泥場地。因此亟需一種既能保證固化后淤泥土的強度及均勻性,又能確保施工速度快、設備利用率高、經濟合理的廢棄淤泥淺層原位固化的施工設備及方法。
發明內容
為解決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淤泥含水率、提高土體強度,且可達到地基預處理或作為資源化利用目的的廢棄淤泥淺層原位固化的施工設備及方法。
為了實現上述目標,本發明采用如下的技術方案:
廢棄淤泥淺層原位固化的施工設備,淤泥為平整的矩形區域,施工設備包括設置于矩形區域四周的軌道和攪拌裝置,軌道包括一對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一對上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和落地支架軌道,一對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分別平行鋪設于矩形區域的兩條長邊上,一對上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分別對應平行鋪設于一對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的上方,落地支架軌道垂直設置于矩形區域短邊的兩側,落地支架軌道的底部安裝有與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相對應的滑塊和滑動電機,滑動電機與滑塊相連,并驅動滑塊沿底部臨時輕型行走軌道左右移動,落地支架軌道的內側垂直安裝有輸漿軌道和用于帶動輸漿軌道上下移動的滑動裝置,輸漿軌道內部為中空結構;攪拌裝置包括攪拌電機和空心攪拌桿,攪拌電機安裝于輸漿軌道的上方,空心攪拌桿垂直設置于輸漿軌道的下方。
優選地,前述落地支架軌道的數量為四個,其高度為4m。
再優選地,前述空心攪拌桿的頂端與攪拌電機相連,攪拌電機帶動空心攪拌桿轉動。
更優選地,前述空心攪拌桿的末端安裝有三層攪拌葉片,攪拌葉片的長度為20~30cm,
進一步優選地,在相鄰兩層前述攪拌葉片之間的空心攪拌桿上設置有兩個對稱的噴漿孔,噴漿孔的直徑為2~4cm。
具體地,前述攪拌裝置還連接有用于驅動其在輸漿軌道上來回移動的驅動機構。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東莞市棣業建設有限公司,未經東莞市棣業建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90003.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