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壓力軸承檢測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89537.1 | 申請日: | 2017-12-21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841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盧加權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厚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B5/18 | 分類號: | G01B5/18 |
| 代理公司: | 50217 重慶強大凱創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成艷;黃書凱<國際申請>=<國際公布>= |
| 地址: | 400000 重慶市***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支桿 磁鐵 回收通道 檢測通道 內圈 出料通道 滑動設置 檢測裝置 壓力軸承 閥板 滑軌 繩索 檢測 連通 磁性相反 支桿平行 連通處 中軸承 種檢測 自由端 鉸接 | ||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具體為一種壓力軸承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回收通道,第一回收通道一側上方連通有內圈檢測通道,第一回收通道另一側設置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與內圈檢測通道連通且連通處鉸接有第一閥板;內圈檢測通道外側滑動設置有檢測塊,檢測塊連接有第一支桿,第一支桿上設置有第一磁鐵,第一支桿一側設置有滑軌,滑軌上滑動設置有與第一支桿平行的第二支桿,第二支桿朝向第一支桿的一側連接有第二磁鐵,第二磁鐵與第一磁鐵的磁性相反,第二支桿另一側連接有繩索,繩索與第一閥板自由端連接。本發明解了決現有技術中軸承檢測不能連續進行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檢測裝置,具體為一種壓力軸承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軸承是當代機械設備中一種重要零部件,它廣泛用于各行各業中,因此軸承的質量十分重要。在軸承的檢測中,需要檢測軸承外圈表面平滑度、外圈直徑、內圈直徑以及溝道寬度、深度是否符合標準。其中,對于溝道深度的檢測是軸承檢測的重點。
以前對于軸承溝道的檢測往往是利用尺子等工具通過人工來進行測量。但是,因為人的個體差異,經過人工檢測出來的軸承一致性較差,質量不穩定,且浪費人工,生產效率較低。
現在常用一些軸承檢測裝置來檢測軸承溝道,但是這些工裝往往只能一個一個地檢測軸承。當一個軸承在檢測時,必須將軸承檢測裝置停下來后取下這個軸承才能進行下一個軸承的檢測,這使得軸承檢測不能連續進行,浪費檢測時間。
發明內容
本發明意在提供一種壓力軸承檢測裝置,以解決現有技術中軸承檢測不能連續進行的問題。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壓力軸承檢測裝置,包括第一回收通道,第一回收通道一側上方連通有內圈檢測通道,第一回收通道另一側設置有出料通道,出料通道與內圈檢測通道連通且連通處鉸接有第一閥板;內圈檢測通道外側滑動設置有檢測塊,檢測塊連接有第一支桿,第一支桿上設置有第一磁鐵,第一支桿一側設置有滑軌,滑軌上滑動設置有與第一支桿平行的第二支桿,第二支桿朝向第一支桿的一側連接有第二磁鐵,第二磁鐵與第一磁鐵的磁性相反,第二支桿另一側連接有繩索,繩索與第一閥板自由端連接;出料通道另一側上方連通有外圈檢測通道,外圈檢測通道下方連通有第二回收通道,第二回收通道入口處的側壁上鉸接有鐵質的第二閥板,外圈檢測通道內設置有檢測機構。
本方案的原理為:
內圈檢測通道用于檢測軸承內圈溝道的尺寸,第一回收通道用于回收不合格的軸承內圈。實際運用時,將內圈放入內圈檢測通道內,內圈順著內圈檢測通道滑動至檢測塊處時,內圈溝道與檢測塊相抵并推動其滑動,溝道深度較大和較小的內圈對檢測塊產生的推力較小或較大,均無法將支桿推動至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對齊,標準溝道深度的內圈對檢測塊產生的推力剛好能夠使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對齊,第二磁鐵在第一磁鐵的吸附力下滑動,能夠拉動繩索,從而拉動第一閥板轉動,以使出料通道連通,合格的內圈從出料通道中滾出,由此完成了軸承內圈溝道的檢測。
軸承外圈順著外圈檢測通道滾動至檢測機構處,檢測機構用于檢測軸承外圈溝道的深度,深度大于檢測標準時第二閥板擋住出料通道、打開第二回收通道,深度合格則打開出料通道,擋住第二回收通道,以實現外圈溝道深度的檢測。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為:
1、利用溝道深度不同的內圈推動檢測塊,通過第一磁鐵和第二磁鐵吸附拉動第一閥板,從而使得合格內圈滾落至出料通道內,實現了內圈的檢測。
2、利用檢測機構實現軸承外圈溝道深度的檢測,同時還能實現外圈的分篩,自動化程度高,生產效率高。
3、本發明可實現軸承的連續檢測,需要檢測下一個軸承時無需停止裝置,提高了檢測效率。
4、本發明能夠同時對軸承內圈和外圈進行檢測,節約了檢測工序,提高了軸承的生產效率。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厚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未經重慶厚全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89537.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