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智能混凝土修復裝置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388051.6 | 申請日: | 2017-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8939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4 |
| 發(fā)明(設計)人: | 張麗娜;彭慈德;舒婷;陳嘉健;程馬遙;胡逸捷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科學技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E04G23/02 | 分類號: | E04G23/02 |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標專利事務所51213 | 代理人: | 劉興亮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山市***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智能 混凝土 修復 裝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建筑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智能混凝土修復裝置。
背景技術
混凝土是一種脆性材料,在使用過程中會在外力或其他因素(如溫濕度變化、不均勻沉陷等)作用下,產生微開裂或局部損傷,使得各種侵蝕性介質通過混凝土表面裂縫進入到內部,從而造成混凝土結構的耐久性能和力學性能下降的惡性循環(huán),嚴重時甚至還可能引發(fā)宏觀裂縫并出現脆性斷裂,給社會造成難以挽回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傳統(tǒng)的混凝土結構裂縫修復大多采用事后人工修復方法進行,僅能對肉眼觀察到的裂縫進行修復,一些微裂縫往往因被忽視得不到及時修復而錯過最佳修復時機;另外,人工法修復屬于勞動密集型工作,且在修復的過程中混凝土結構不可避免的要停止運營,無形中增加了結構的生命周期成本。
發(fā)明內容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智能混凝土修復裝置。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智能混凝土修復裝置,包括砼梁,它還包括沿左右方向貫穿于砼梁分布的玻璃纖維管、裝設于玻璃纖維管的右端上的第一輸液管、與第一輸液管固定連接的加壓泵、與加壓泵固定連接的第二輸液管、與第二輸液管固定連接的儲液器、同時與玻璃纖維管和加壓泵電性連接的控制器以及同時充填于玻璃纖維管和儲液器中的修復劑,所述玻璃纖維管的左端封閉,所述儲液器包括下端開設有一出液口的容置杯、與出液口的內周壁螺紋連接的銜接套管、與銜接套管的內周壁螺紋連接的活動塞組件以及與出液口的外周壁螺紋連接的出液漏斗,所述第二輸液管與出液漏斗螺紋連接,所述活動塞組件位于出液漏斗中,所述銜接套管的上端口中形成有一限位環(huán)凸,所述活動塞組件包括與銜接套管的內周壁螺紋連接的出液塞以及螺紋連接于出液塞的頂面上的調節(jié)限位器,所述調節(jié)限位器包括與限位環(huán)凸的頂面相抵的通液限位件以及由通液限位件的中間部向下延伸形成并螺紋插接于出液塞的頂面上的調整螺桿,所述銜接套管的內周壁為喇叭狀,所述銜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口徑大于上端口的口徑,所述銜接套管的中間部的內周壁上形成有內螺紋,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形成有鎖定螺紋,所述鎖定螺紋與內螺紋相嚙合,所述出液塞的上端部的外周壁上還開設有若干個沿出液塞的徑向分布且環(huán)繞于出液塞均勻分布的通液槽,所述出液塞的下端部上形成有一供銜接套管的下端口的內壁相抵接的封合環(huán)凸,所述修復劑同時存儲于容置杯、銜接套管、出液塞、出液漏斗、第一輸液管、加壓泵、第二輸液管和玻璃纖維管中。
優(yōu)選地,所述通液限位件包括三個由調整螺桿的上端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形成且相互之間均勻分布的限位桿,三個所述限位桿均與限位環(huán)凸的頂面相抵。
優(yōu)選地,所述第一輸液管和第二輸液管為膠管。
優(yōu)選地,所述玻璃纖維管包括穿設于砼梁中的涂層、裝設于涂層中的包層以及裝設于包層中的纖維空心管,所述修復劑充填于纖維空心管中。
優(yōu)選地,所述修復劑為環(huán)氧樹脂膠粘劑。
優(yōu)選地,所述玻璃纖維管的左端上裝設有一固定夾,所述固定夾與砼梁的左壁面相抵。
優(yōu)選地,它還包括貫穿于砼梁分布并與玻璃纖維管平行分布的形狀記憶合金絲,所述形狀記憶合金絲位于玻璃纖維管的側部,所述形狀記憶合金絲的左右兩端上均裝設有一與砼梁固定連接的固定板。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控制器與外部電源電性連接,用戶可將玻璃纖維管預埋入建筑結構中受拉或易產生裂縫的砼梁中,當砼梁在外部荷載或溫度變化的作用下,產生內部變形或損傷,導致砼梁內的玻璃纖維管受到拉壓、彎曲,玻璃纖維管中的光損耗迅速加大,使其輸出的光強度、相位、波長及偏振等發(fā)生變化,控制器由此可及時監(jiān)測到砼梁的損傷,并精確判斷損傷的具體位置,驅使加壓泵工作,玻璃纖維管內的修復劑從破裂的玻璃纖維管內迅速流出,對損傷處進行修復;鎖定螺紋與內螺紋使得出液塞始終位于銜接套管的中心,修復液由上至下依次流經容置杯、通液限位件、銜接套管和通液槽構成的通道、出液漏斗、第二輸液管、加壓泵、第一輸液管以及玻璃纖維管,通液限位件掛在限位環(huán)凸上,防止出液塞脫離銜接套管;當修復劑因保存過久而功效降低時,用戶可倒置并拆卸出儲液器,打開出液漏斗,旋緊出液塞,使得銜接套管的下端口與封合環(huán)凸緊密抵接,即可方便地將廢棄的儲液器運輸走,有效防止漏液;抽空第二輸液管、加壓泵、第一輸液管以及玻璃纖維管內的過期修復劑后,重新裝上新的儲液器即可,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結構裝配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使用狀態(tài)示意圖;
圖3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玻璃纖維管的結構示意圖;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科學技術學院,未經佛山科學技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88051.6/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危房加固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裝配式樓梯臨時防護欄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