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類巖石試件人工裂縫加工的實驗裝置及其實驗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85938.X | 申請日: | 2017-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89249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8-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興周;趙濤;單鵬飛;孫杰龍;陳旭;曹西太郎;劉田田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安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B28D1/14 | 分類號: | B28D1/14;B28D7/04;B28D7/00;G01N33/24;G01N3/08 |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專利事務所 61214 | 代理人: | 羅笛 |
| 地址: | 710054 ***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巖石 人工 裂縫 加工 實驗 裝置 及其 方法 | ||
1.用于類巖石試件人工裂縫加工的實驗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圓含切縫的鋼管(1),試件(4)位于鋼管(1)內,鋼管(1)內部設有兩根頂托桿(2),兩根頂托桿(2)分別從鋼管(1)的兩端伸進鋼管(1)管體內,每根頂托桿(2)的一端端部焊接有固定塊(3),兩根頂托桿(2)上的固定塊(3)分別設置在試件(4)兩端,每根頂托桿(2)的桿體的下端依次設有若干螺栓A(5),兩個固定塊(3)之間的鋼管(1)管體上設有至少三個用于支撐試件(4)的螺栓B(6);
所述鋼管(1)上的不同長度區域內設有不同傾角及相應傾角組合的切縫(7);
所述鋼管(1)的管體通過至少四個支架支撐,其中兩個所述支架分別位于鋼管(1)的兩端,另外兩個支架分別設置在試件(4)兩端對應的鋼管(1)處;
所述支架包括半圓形架體A(8)和半圓形架體B(9),半圓形架體A(8)的兩端和半圓形架體B(9)的兩端分別通過螺栓C(10)連接成整圓,鋼管(1)穿套在架體A(8)和架體B(9)組成的整圓內,架體A(8)的下端設有L形支座(11);
所述頂托桿(2)為空心半圓形,固定塊(3)為實心圓形,頂托桿(2)連接在固定塊(3)的上半圓上,螺栓A(5)從鋼管(1)的底部進入鋼管(1)內部,并頂在頂托桿(2)的底部;
所述頂托桿(2)的底部中心處設有凹槽(12),螺栓A(5)頂在凹槽(12)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類巖石試件人工裂縫加工的實驗裝置的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如下過程:
步驟1,選擇擬進行人工裂縫加工的試件(4),測量其直徑,以作為切向固定試件的參考數據;
步驟2,將涂抹有潤滑劑的試件(4)放置在上半圓含切縫的鋼管(1)內部,根據所要制作人工裂縫的傾角,將試件(4)放置在鋼管(1)中對應切縫傾角的位置處;
步驟3,將兩個固定塊(3)分別頂在試件(4)的兩端,將螺栓A(5)頂在凹槽(12)內對頂托桿(2)進行支撐,從而對試件(4)進行軸向固定;將螺栓B(6)從鋼管(1)的底部穿入并頂在試件(4)的底部,對試件(4)進行徑向固定;
步驟4,分別在鋼管(1)的兩端及鋼管(1)中試件(4)的兩端設置支架;
步驟5,根據人工裂縫的切割深度,確定巖石切割鉆頭的切割深度;
步驟6,根據步驟2確定的人工裂縫傾角,將巖石切割鉆頭沿著鋼管(1)上的既定切縫對試件(4)的上半幅進行人工裂縫加工;
步驟7,完成試件(4)上半幅切割后,分別松開螺栓A(5)和螺栓B(6),將試件(4)從鋼管(1)中取出并調轉試件(4)方向,重復步驟3~6,對試件(4)的另外半幅進行人工裂縫加工;
步驟8,取出試件(4),檢查人工裂縫的制作效果及試件的完整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類巖石試件人工裂縫加工的實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潤滑劑為凡士林。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安科技大學,未經西安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85938.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平板材料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種建筑混凝土墻面自動定位打孔開鑿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