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混合自動重送方法及系統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84165.3 | 申請日: | 2017-12-20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4246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2-28 |
| 發明(設計)人: | 林佑恩 | 申請(專利權)人: | 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H04L1/00 | 分類號: | H04L1/00;H04L1/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師事務所 11105 | 代理人: | 徐協成 |
| 地址: | 中國臺*** | 國省代碼: | 臺灣;7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合 自動 方法 系統 | ||
一種混合自動重送方法及系統,用以傳送原始數據。所述混合自動重送方法包含自多個混合自動重送(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組中選取第一HARQ程序組以傳送第一數據分組,依據接收的響應于第一數據分組的回傳信號及接收的時間取得回傳信號是對應于第一HARQ程序組的第一HARQ程序,判斷回傳信號是否指示第一數據分組解碼錯誤,當解碼錯誤時,判斷第一HARQ程序組前次使用的HARQ程序是否相同于第一HARQ程序,當不同時,指示第一HARQ程序傳送第一數據分組,當相同時,指示第一HARQ程序傳送第二數據分組或第一數據分組。第一數據分組是依據完整的原始數據所產生,第二數據分組是依據部分的原始數據所產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自動重送方法,特別涉及一種混合自動重送方法。
背景技術
長期演進技術(Long term evolution,LTE)及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4G)為目前電信中用于手機及數據終端的高速無線通信標準。在這些通信技術中,混合式自動重送請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應用提供了高效率的錯誤重傳機制。HARQ結合了前饋式錯誤糾正碼(Forward error correction,FEC)以及自動重送請求(ARQ)的技術,由基站端傳送數據至使用者端,并接收使用者端回傳的指示信號以判斷是否需重傳數據。
以LTE架構中的HARQ為例,請參考圖1A~1C,圖1A~1C為依據已知技術所繪示的數據分組傳送時序圖。如圖1A所示,在LTE的架構中,基站端eNB的數據傳送步驟及使用者端UE的信號回傳步驟之間的理想時間間隔為4個子幀,而使用者端UE的指示信號回傳步驟與基站端eNB依據回傳信號重傳或新傳數據的步驟之間的理想時間間隔亦為4個子幀。因此通過分頻雙工,HARQ可以有八個并行的程序HP0~HP7,分別在子幀n~n+7從基站端eNB進行初次數據傳輸,分別在子幀n+4~n+11從使用者端UE回傳信號,分別在子幀n+8~n+15從基站eNB重傳或新傳數據,使用者端UE再對重傳或新傳的數據回傳指示信號,后續以此類推。
然而實際上,如圖1B所示,基站端eNB包含介質訪問控制層eNB_MAC、物理層eNB_PHY以及無線通信層eNB_RF。當介質訪問控制層eNB_MAC及物理層eNB_PHY之間通過前端(Fronthaul)網絡FH以通信連接時,前端網絡FH會產生延遲L,而導致HARQ程序無法在8個子幀內完成一次循環。以延遲L為2個子幀來作舉例說明,HARQ程序HP0在子幀n時由無線通信層eNB_RF第一次傳送數據至使用者端UE,使用者端UE在子幀n+4回傳ACK信號以請求新數據,而前端網絡FH的延遲L使得無線通信層eNB_RF僅能在子幀n+12時進行新數據的傳送。由于并行的HARQ程序HP0~HP7僅有八個,因此無線通信層eNB_RF以及使用者端UE會有4個子幀處于閑置狀態,如圖1C所示,吞吐量相較于理想狀況大幅降低。
此外,當設置物理層eNB_PHY的中央處理器處理效率較低時,亦會產生延遲而導致吞吐量降低的問題。
發明內容
鑒于上述,本發明在于提供一種混合自動重送方法及系統。
依據本發明一實施例的混合自動重送方法,用以傳送一筆原始數據。所述混合自動重送方法包含的步驟有:自多個混合自動重送(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程序組中選取第一HARQ程序組以傳送第一數據分組,依據接收的響應于第一數據分組的回傳信號及接收的時間取得回傳信號是對應于第一HARQ程序組的第一HARQ程序,判斷回傳信號是否指示第一數據分組解碼錯誤,當解碼錯誤時,判斷第一HARQ程序組前次使用的HARQ程序是否相同于第一HARQ程序,當不同時,指示第一HARQ程序傳送第一數據分組,而當相同時,指示第一HARQ程序傳送第二數據分組或該第一數據分組,其中第一數據分組是依據完整的原始數據所產生,而第二數據分組是依據部分的原始數據所產生。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未經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8416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