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79052.4 | 申請日: | 2017-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46942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8-31 |
| 發明(設計)人: | 張峰;徐蘭;吳玉清;顧亞南 | 申請(專利權)人: | 江蘇康達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1N21/33 | 分類號: | G01N21/33;G01N21/78 |
| 代理公司: | 北京眾元弘策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462 | 代理人: | 孫東風 |
| 地址: | 215002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土壤有效磷 比色測定 比色管 待測液 有效磷 電熱恒溫水浴鍋 超聲波清洗儀 有效磷含量 計算步驟 檢測結果 吸光度 顯色劑 定容 浸提 排出 | ||
本發明涉及提供的一種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方法,包括有效磷待測液的浸提步驟,有效磷待測液的比色測定步驟和有效磷含量的計算步驟,其中在比色測定步驟中,加入顯色劑和純水后,首先通過手搖排出一部分CO2,再將比色管置于超聲波清洗儀中將溶液中的CO2排盡,降低氣泡對吸光度造成的影響;并將比色管置于30℃電熱恒溫水浴鍋中定容,能夠有效避免環境溫度帶來的干擾,提高檢測結果的精度。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壤元素含量測定的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方法。
背景技術
土壤是一種由生物和非生物要素構成的復雜綜合體,是成土母質在氣候、生物、地形的影響下,隨著時間延續而發生的物理、化學、生物學性質上的變化,形成具有一定剖面形態、內在性質和肥力特征的歷時自然體。而土壤肥力是土壤物理化學因素和生物因素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可以反映出土壤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和環境條件的能力。土壤磷是土壤肥力的重要化學指標,不僅是植物生長發育的必需元素,還限制了生態系統的生產力,也是土壤發生過程的重要指標,其中,磷的剖面分布及形態特征反映土壤肥力的特征。
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隨著土壤類型、氣候、施肥水平、灌溉、耕作栽培措施等條件的不同而異。通過土壤有效磷的測定,有助于了解近期內土壤供應磷的情況,為合理使用磷肥及提高磷肥利用率提供依據。
比如在2016年02月03日公布的公布號為CN105300979A的發明申請文件中提及了一種土壤有效磷的快速測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浸提,稱取一定量風干土樣,或與其等干重的新鮮土樣,置于容器中,按所述土樣干重的 20wt%至30wt%加入無磷活性炭,再按1g:18ml至1g:25ml的固液比加入通用土壤浸提液,在溫度為20℃至25℃、轉速為150r/min至200r/min的條件下震蕩 3min至5min后,過濾,所得的濾液即為土壤有效磷的待測液;所述通用土壤浸提液為濃度0.6mol/L的NaHCO3水溶液;(2)比色反應,分別取空白對照液、磷標準溶液和待測液,并分別加入土壤有效磷顯色劑和土壤有效磷還原劑,靜置,以備測定;(3)比色測定,調整光度計或光色比色計的光路波長至700nm,以通用土壤浸提劑溶液或蒸餾水為空白對照液,在吸光度測量檔分別測定磷標準溶液和待測液的吸光度值,或在濃度測量檔以磷標準溶液調參照標尺值,然后將待測液置于光路中,對應的計算出或讀出待測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
經過試驗已知,比色反應步驟中,溶液中未排盡的CO2產生的氣泡,對吸光度的影響很大,直接影響到土壤有效磷的測定結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方法,以解決所發現之現有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方法中在比色反應中,溶液中未排盡的CO2產生的氣泡,對吸光度產生較大的影響而直接影響到土壤有效磷的測定結果的技術問題。
本發明第一方案提供:一種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測定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浸提步驟:稱取通過2mm篩孔風干試樣2.50g,置于200ml聚四氟乙烯瓶中,加入(25±1)℃的碳酸氫鈉浸提劑50.00ml,在(25±1)℃條件下,振蕩 30min,用無磷濾紙干過濾后所得的濾液即為有效磷待測液;
比色測定步驟:移取有效磷待測液10ml于容量為50ml的比色管中,加入 5.00ml顯色劑,再加入10.00ml純水,通過手搖排出部分CO2;再將比色管置于超聲清洗儀中排出CO2,放入30℃電熱恒溫水浴鍋中靜置,定容30min后,用1cm比色皿在波長880nm處,用純水校零,比色測定;
計算步驟:測得有效待測液的吸光值,用其減去空白溶液吸光值后,根據標準曲線獲得磷的濃度(mg/L),根據下述公式計算得到土壤有效磷的含量,以質量分數ω計,數值以毫克每千克(mg/kg)表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江蘇康達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江蘇康達檢測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79052.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