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釋放筋板焊接內應力的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77210.2 | 申請日: | 2017-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304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王旭;邢宏巖;蔣榮勤;于航;姜軍;周文鑫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 |
| 主分類號: | C21D9/50 | 分類號: | C21D9/50;B23K31/0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世圓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1320 | 代理人: | 王佳妮 |
| 地址: | 200032 上***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傳送輥道 筋板 定位傳感器 焊接 工作效率 釋放 調壓閥 分流排 氣源箱 拖鏈 支架 省力 配合 移動 運作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釋放筋板焊接內應力的裝置,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架上的傳送輥道,與傳送輥道相配合的背燒火焰機構,傳送輥道的下方設有與背燒火焰機構相連的分流排,傳送輥道的一端設有氣源箱和調壓閥,傳送輥道的上方設有定位傳感器;背燒火焰機構包括若干組烤炬、用以移動烤炬的傳動機構,以及與烤炬相配合的拖鏈。通過定位傳感器來確定需要進行背燒的筋板坐標,然后調整各個背燒火焰機構的運作,通過控制背燒火焰機構的運行來達到同時、快速、有效完成背燒的目的,省事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冶金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用于釋放筋板焊接內應力的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尤其涉及自動釋放船舶小組立生產時筋板焊接內應力的裝置。
背景技術
在船舶建造過程中,小組立工件的生產需要應用焊接工藝。為改善或消除鋼鐵在焊接過程中所造成的各種組織缺陷以及殘余應力,防止工件變形、開裂,需要對焊后的小組立工件進行退火熱處理,釋放焊接內應力。
而且小組立生產位于船舶建造周期的前端,其加工質量直接影響后續中組立、分段,乃至整船的建造質量和精度,因此消除船舶小組立筋板焊接內應力至關重要。
傳統的消除船舶小組立筋板焊接內應力工藝,將焊接后的小組立工件翻面,然后用烤炬將焊接區域加熱到一定溫度,以釋放焊接應力,此過程在船廠又稱為“背燒作業”。傳統方式不僅增加了額外的工件翻面工作量,降低作業效率,增加人力成本,而且在工件背面不利于準確判斷焊接位置,同時人工操作很難保證背燒作業的穩定性和均勻性。
根據國內大型造船廠的調研情況,在一艘典型船舶的建造中,底板為平板的小組立工件數量占15%至20%左右,為保證船舶建造質量,這些小組立工件都需要釋放焊接應力。常規的做法通常是一位操作工人手持一把烤炬進行背燒作業,因此同時只能釋放一條焊縫的焊接應力,效率低下。而且還要占用一臺門吊用于工件翻面,占用車間設備資源,延長工作時間,為船舶的建造增加很大的成本。
目前國內部分船廠利用傳送輥道將小組立工件支撐起來,在輥道下方安裝烤炬,通過工人手動對齊烤炬和筋板位置,手動控制烤炬開關火的時間,實現較為便捷的半自動背燒系統。但依然智能化程度不高,作業時需要工人時刻根據筋板位置控制烤炬移動和開關。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進的用于釋放筋板焊接內應力的裝置及其使用方法,它可實現船舶小組里筋板焊接的自動應力釋放,可對多條筋板同時進行背燒。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用于釋放筋板焊接內應力的裝置,它主要包括一支架,其與現有技術的區別在于:所述的裝置包括設置在支架上的傳送輥道,與傳送輥道相配合的背燒火焰機構,傳送輥道的下方設有與背燒火焰機構相連的分流排,傳送輥道的一端設有氣源箱和調壓閥,傳送輥道的上方設有定位傳感器;所述的背燒火焰機構包括若干組烤炬、用以移動烤炬的傳動機構,以及與烤炬相配合的拖鏈。
優選的,所述的背燒火焰機構包括一直線導軌,所述的直線導軌與傳送輥道之間平行設置,直線導軌上設置有若干個傳動機構,所述的傳動機構為一組配合的齒輪和齒條,傳動機構與烤炬一一對應設置;直線軌道上設有若干個底座,所述的烤炬設置于底座上,底座的一端設有拖鏈支架,每個拖鏈支架的端部連接有一拖鏈,左右相鄰的拖鏈之間間隔設置,拖鏈的底部設有拖鏈槽。
進一步,所述的直線軌道上設有滑塊安裝板,滑塊安裝板上設有滑塊,滑塊上安裝有管夾底座,所述的烤炬通過一支撐連接件安裝于管夾底座上;所述的支撐連接件包括一槍夾,槍夾上分別設有單管夾和雙管夾,單管夾用于固定單個烤炬,雙管夾用于固定一個烤炬和一個點火裝置。
進一步,直線軌道的一端設有防沖擋板,滑塊的下方設有用以支撐滑塊的墊塊;底座的上方設有一用于安裝減速機的減速機安裝板。
進一步,所述的拖鏈用于設置供氣管路和控制信號線纜,所述的供氣管路連接氣源箱和烤炬;所述的烤炬數量為3-10個,每一個烤炬分別與一傳動機構和一拖鏈相配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未經上海船舶工藝研究所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77210.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