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探測深部采空區體積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77077.0 | 申請日: | 2017-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8474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9-27 |
| 發明(設計)人: | 薛翊國;夏騰;楊穎;蘇茂鑫;薛振龍;張學亮;張開;李廣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大學;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 |
| 主分類號: | G01B13/00 | 分類號: | G01B13/00 |
| 代理公司: | 濟南圣達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張勇 |
| 地址: | 250061 山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空區 擴散 注入端口 深部采空區 收集裝置 密封 記錄 探測 地球物理勘探 密度穩定 內部氣體 施工區域 物理勘探 注入氣體 鉆孔 地表 下放 地下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探測深部采空區體積的方法,對施工區域進行地球物理勘探,劃定采空區的初步范圍;根據物理勘探結果,對地下存在有采空區的地表進行若干鉆孔處理,分為注入端口和擴散端口,并對所有端口下放收集裝置,記錄收集裝置的體積;通過注入端口向采空區內部注入氣體,并在擴散端口測定氣體密度,當擴散端口氣體密度突然增大并趨于穩定時,停止氣體注入;繼續在擴散端口測定氣體密度,當氣體密度穩定時,密封所有擴散端口,記錄密度;重新通過注入端口向采空區內注入一定質量的氣體;氣體注入完成后,密封注入端口,待采空區內部氣體充分擴散后,在擴散端口測定氣體密度,記錄密度;根據測得的參數進行計算,獲得深部采空區的體積。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探測深部采空區體積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土地資源愈發緊張,越來越多的采空區土地被利用起來。采空區的存在嚴重影響了地表建筑物的穩定性,其不均勻沉降作用極易導致地表建筑物發生傾斜、局部開裂甚至垮塌,造成無法挽回的后果。當今建筑設計會針對地下采空區進行地質資料分析,并制定解決方案。但由于多數工區地質資料的不足或缺失,無法有效獲得地下采空區,尤其是深部采空區的體積,影響了采空區的充填,對地表建筑物帶來極大的隱患。因此,對地下采空區進行探測是十分有必要的。
地下不僅存在有100m以下的淺部采空區,同樣存在有100m以上甚至200m以上的深部采空區,所有深度范圍的采空區對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均存在巨大威脅。目前采空區的體積探測主要是100m以下的深度范圍,而針對100m以上的采空區,以現有的方法和設備都只能確認其大體位置,無法實現深部采空區的體積探測,這對深部采空區的充填帶來很大的不方便,易造成充填不完整或材料的浪費,進而影響建筑物的穩定性及施工進度。但如果能實現對深部采空區體積的探測,便可精確的制定充填方案,既能確保地表建筑物的安全,又能提高施工效率。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了一種探測深部采空區體積的方法,本發明能夠實現地下采空區,尤其是大于100m的深部采空區的探測,精確獲得采空區的體積,進而準確制定充填量,提高了施工效率,間接保證了地表建筑物的穩定及安全。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探測深部采空區體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對施工區域進行地球物理勘探,劃定采空區的初步范圍;
(2)根據物理勘探結果,對地下存在有采空區的地表進行若干鉆孔處理,分為注入端口和擴散端口,并對所有端口下放收集裝置,記錄收集裝置的體積;
(3)通過注入端口向采空區內部注入氣體,并在擴散端口測定氣體密度,當擴散端口氣體密度突然增大并趨于穩定時,停止氣體注入;
(4)繼續在擴散端口測定氣體密度,當氣體密度穩定時,密封所有擴散端口,記錄密度;
(5)重新通過注入端口向采空區內注入一定質量的氣體,記錄注入氣體的質量;
(6)氣體注入完成后,密封注入端口,待采空區內部氣體充分擴散后,在擴散端口測定氣體密度,記錄密度;
(7)根據測得的參數進行計算,獲得深部采空區的體積。
所述步驟(1)中,物探方法采用高密度電法以及瞬變電磁法,劃定出采空區的大體范圍。
所述步驟(2)中,至少1個注入端口及1個擴散端口。
所述步驟(2)中,注入端口及擴散端口置于采空區范圍的兩端,且兩種端口的連線長度達到采空區長度的3/4,保證采空區內原有氣體的擠壓排出及輸入氮氣的充分擴散。
優選的,收集裝置為護筒,護筒的材料選用PVC管,有效防止鉆孔塌孔和氮氣流失。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大學;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未經山東大學;山東省地礦工程勘察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77077.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