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73351.7 | 申請日: | 2017-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686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王勝 | 申請(專利權)人: | 濰坊友容實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5F17/00 | 分類號: | C05F17/00;C05G3/04 |
| 代理公司: | 濰坊博強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44 | 代理人: | 趙玉峰 |
| 地址: | 261108 山東省***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改良 鹽堿 土壤 環保 有機肥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是利用動物尸體高溫滅菌后與植物秸稈、畜禽糞便和復合腐熟菌劑堆肥發酵制成,其中采用的重量份數為動物尸體10~20份,植物秸稈5~10份,畜禽糞便15~30份,復合腐熟菌劑1~5份。本發明可有效的降低土壤的堿度、提高鹽堿土壤的營養成分、改良鹽堿土壤的特性、利于鹽堿土壤的改良;且處理方法成熟、工藝穩定、保證了對動物死亡后尸體的有效處理和環境保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有機肥料技術,尤其涉及一種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動物死亡后的尸體,不管是否正常死亡或疫病死亡的動物尸體,往往攜帶多種病菌,若不處理或處理不當,尸體會很快分解腐敗、散發臭氣,使病源微生物污染空氣、水源和土壤,影響了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疾病的傳播與蔓延,同時與其直接或間接接觸的人都有感染的可能。目前有利用動物死亡后的動物尸體,采用高溫生物降解后制備有機肥料,可促進農牧業生產良性循環,保護環境,避免病源微生物污染空氣、水源和土壤,影響人們的生活環境,造成疾病的傳播與蔓延,并且動物尸體經高溫生物降解后制備的有機肥料用于鹽堿土壤后可有效的降低土壤的堿度、提高鹽堿土壤的營養成分,改良鹽堿土壤的特性,利于鹽堿土壤的改良,但目前處理方法還不成熟,工藝不穩定,影響人們對動物死亡后尸體的有效處理和環境保護。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處理方法成熟、工藝穩定、保證了對動物死亡后尸體的有效處理和環境保護、可有效的降低土壤的堿度、提高鹽堿土壤的營養成分、改良鹽堿土壤的特性、利于鹽堿土壤的改良的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同時提供了一種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的制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是利用動物尸體高溫滅菌后與植物秸稈、畜禽糞便和復合腐熟菌劑堆肥發酵制成,其中采用的重量份數為動物尸體10~20份,植物秸稈5~10份,畜禽糞便15~30份,復合腐熟菌劑1~5份。植物秸稈可以采用玉米秸稈、小麥秸稈、花生秸稈等各種作物秸稈,起到吸收動物尸體油脂作用,同時又能夠堆肥發酵腐熟制成有機肥。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采用的重量份數為動物尸體12~15份,植物秸稈7~8份,畜禽糞便22~25份,復合腐熟菌劑2~4份。
作為優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復合腐熟菌劑為采用如下重量份的酵母菌10~20份,乳酸菌15~25份,枯草芽孢桿菌5~15份,巨大芽孢桿菌5~15份,磷酸氫二鉀6~10份,尿素10~15份,糖蜜15~25份和玉米淀粉10~15份混合后制成。
改良鹽堿土壤用環保有機肥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取重量份數的動物尸體10~20份,植物秸稈5~10份,畜禽糞便15~30份,復合腐熟菌劑1~5份備用;
其中復合腐熟菌劑采用如下重量份的酵母菌10~20份,乳酸菌15~25份,枯草芽孢桿菌5~15份,巨大芽孢桿菌5~15份,磷酸氫二鉀6~10份,尿素10~15份,糖蜜15~25份和玉米淀粉10~15份混合后制成備用;
(2)將動物尸體原料粉碎成塊,將植物秸稈粉碎,將粉碎后動物尸體和植物秸稈加入反應罐內,然后封閉反應罐并加熱至120~140℃,壓力控制在0.3~0.4Mpa,加熱過程定時攪拌,靜置10~14小時得反應物;可加入嗜熱鏈球菌共同反應進一步的殺滅病源微生物;
(3)將反應物與畜禽糞便和復合腐熟菌劑進行堆肥發酵,發酵堆料的初始水分含量為45~60%,堆料溫度45~70℃;
(4)利用發酵溫度使堆料中水分蒸干,發酵過程中堆料水分含量逐漸降低,溫度逐漸下降,堆料中心溫度降至35~45℃時,攤開陰干即制得成品。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濰坊友容實業有限公司,未經濰坊友容實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73351.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