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72181.0 | 申請日: | 2017-12-1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340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0 |
| 發明(設計)人: | 劉禮軍 | 申請(專利權)人: | 惠州市科力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5B35/40 | 分類號: | B65B35/40;B65B35/30;B65B57/00 |
| 代理公司: | 廣州市華學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44245 | 代理人: | 蔣劍明 |
| 地址: | 516006 廣東省惠州市仲愷***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鋰電池 成品 下料裝盤 設備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鋰電池生產機械自動化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
背景技術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機械化、自動化生產已經逐漸成為發展趨勢。在過去,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依靠了大量廉價勞動力。然而時移境遷,隨著近年來新增勞動人口減少,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勞動力不再是廉價資源,一工難求已變得越來越普遍,為了滿足生產的需求,自動化生產逐漸被企業所重視。而機械自動化的發展與實現將機械生產引領向了一個新的領域,通過自動控制系統,真正達到了大工業生產及減少勞動強度,提高了勞動效率,使得工業生產水平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因此,傳統的手工生產方式已經越來越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鋰電池在生產加工完成后,需要將鋰電池成品進行裝盤下料操作。傳統的鋰電池成品裝盤方式是通過人工將鋰電池成品放置在對應的吸塑盒上,然后再對吸塑盒進行堆疊放置。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的工藝包括料盤上料、鋰電池放料及吸塑盒堆疊放置,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不但生產效率不高,而且人工的操作容易造成鋰電池成品的損壞,從而影響產品的質量。因此,如何設計一種用于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操作的設備是本領域技術人員需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從而有效提高鋰電池成品下料的生產效率。
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一種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包括:裝盤控制臺、料盤上料壓平機構、料盤壓緊定位機構、成品下料放置機構與料盤疊放傳輸機構;
所述料盤上料壓平機構、所述料盤壓緊定位機構及所述成品下料放置機構依次安裝在所述裝盤控制臺上,所述料盤疊放傳輸機構銜接安裝在所述料盤壓緊定位機構的下方;
所述料盤上料壓平機構包括料盤上料框體、料盤上料壓板、第一料盤上料推板、第二料盤上料推板與料盤上料推動部,所述料盤上料框體安裝在所述裝盤控制臺上,所述料盤上料框體的一側面為開口結構,所述料盤上料壓板安裝在所述料盤上料框體開口結構的一側面上,所述第一料盤上料推板與所述第二料盤上料推板安裝在所述料盤上料框體內,所述料盤上料推動部驅動所述第一料盤上料推板與所述第二料盤上料推板在所述料盤上料框體內進行靠近或遠離所述料盤上料壓板的運動。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料盤上料推動部為電機絲桿驅動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料盤上料推板與所述第二料盤上料推板均為長方體結構。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第一料盤上料推板與所述第二料盤上料推板相互平行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料盤上料框體的一側面上開設有多個壓板安裝孔。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多個所述壓板安裝孔從上至下依次排列設置。
在其中一個實施例中,所述料盤上料壓板上開設有與所述壓板安裝孔相互對應配合的壓板連接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至少具有以下優點:
上述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通過設置裝盤控制臺、料盤上料壓平機構、料盤壓緊定位機構、成品下料放置機構與料盤疊放傳輸機構,從而完成對成品鋰電池的下料裝盤操作,由此代替人工的生產方式,有效提高生產效率及下料放置的精度。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一實施例的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的鋰電池成品下料裝盤設備的料盤壓緊定位機構與料盤疊放傳輸機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于理解本發明,下面將參照相關附圖對本發明進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圖中給出了本發明的較佳實施方式。但是,本發明可以以許多不同的形式來實現,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實施方式。相反地,提供這些實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對本發明的公開內容理解的更加透徹全面。
需要說明的是,當元件被稱為“固定于”另一個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個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類似的表述只是為了說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實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于本發明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發明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發明。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及/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惠州市科力達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惠州市科力達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72181.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