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城市規劃設計智能本體模型構建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59986.1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21866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5 |
| 發明(設計)人: | 郭惠;張牧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工藝美術學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7/50 | 分類號: | G06F17/5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50100 山東省濟南***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城市規劃 點線 硬點 構造模型 模型構建 智能本體 數模 參數化處理 參數化模型 虛擬傳感器 城市功能 城市結構 仿真分析 獲得部件 區域規劃 區域模型 物理模型 虛擬參數 整體優化 動模塊 整合 優化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城市規劃設計智能本體模型構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驟:建立城市規劃的物理模型,獲得硬點文件;形成一個可修改的硬點表;建立一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對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進行參數化處理;建立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在所得的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中插入虛擬傳感器和虛擬參數作動模塊,進行仿真分析,獲得部件的詳細數模;建立城市規劃點線模型,并將各區域模型的詳細數模裝飾到城市規劃點線模型的相應點線部件上,獲得城市規劃的參數化模型。本發明從城市中人的行為,功能出發,采用將城市規劃的整體從區域規劃優化再到整體優化整合的模式,全面優化了城市結構,更好地發揮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競爭力。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城市規劃設計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城市規劃設計智能本體模型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城市規劃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最大限度地節約資源(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間,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筑。它是指建筑對環境無害,能充分利用環境自然資源,并且在不破壞環境基本生態平衡條件下建造的一種建筑,又可稱為可持續發展建筑、生態建筑、回歸大自然建筑、節能環保建筑等。城市規劃以人、建筑和自然環境的協調發展為目標,在利用天然條件和人工手段創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環境的同時,盡可能地控制和減少對自然環境的使用和破壞,充分體現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報之間的平衡。
目前城市規劃的設計仍然沿用以往的建筑設計思路,即先有建筑設計,而后根據節能要求進行調整的設計方式,并且目前大量的城市規劃設計是以事后的評價標準來指導設計,這就為城市規劃設計制造了瓶頸,也與城市規劃“因地制宜”的核心思想有抵觸。在此情況下,如何研究出一種與城市現代化發展相適應的更加合理的城市規劃設計方案,全面優化城市結構,更好地發揮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競爭力,滿足市民多元化生活需求,保障我國城市文明持續進步,是現階段城市發展和城市規劃設計領域急需研究的重大課題。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城市規劃設計智能本體模型構建方法,針對城市規劃的復雜性,從城市中人的行為,功能出發,采用將城市規劃的整體從區域規劃優化再到整體優化整合的模式,全面優化了城市結構,更好地發揮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競爭力。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城市規劃設計智能本體模型構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S1、根據城市規劃設計目標參數要求,建立城市規劃物理模型,獲得硬點文件,硬點文件中至少包括所述城市規劃物理模型的各硬點的位置信息;
S2、讀取硬點文件中各硬點的坐標數值,形成一個可修改的硬點表;
S3、根據硬點表,建立一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城市規劃構造模型中包括城市規劃物理模型中所有硬點坐標;
S4、對所述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進行參數化處理,使所述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與硬點表建立關聯,并發布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中已關聯的各硬點;
S5、根據硬點城市規劃構造模型,建立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每個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包括所述發布的硬點中相應部分的硬點,并保持相應的關聯關系;
S6、在所得的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中插入虛擬傳感器和虛擬參數作動模塊,所述虛擬傳感器為在城市規劃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中插入的可以獲取相應的結果或信息目標的邏輯單元;
S7、將虛擬參數作動模塊與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中的各元素建立關系后,通過虛擬參數作動模塊驅動各元素的參數變化,在指定的范圍內對各區域的城市規劃構造點線模型的結構進行變動,虛擬參數作動模塊用于輸入可以分解為設計變量、設計目標以及設計約束的參數,所有的設計變量、設計目標以及設計約束均與仿真分析模塊中相關元素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對應關系,從而可以驅動仿真分析模塊針對不同的參數進行計算求解,并將求解結果通過虛擬傳感器進行顯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未經山東工藝美術學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59986.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