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搗面機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52252.0 | 申請日: | 2017-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7376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06 |
| 發明(設計)人: | 張玉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佛山市南海區昊森機械設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A21C1/06 | 分類號: | A21C1/06;A21C1/14 |
| 代理公司: | 汕頭市南粵專利商標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44301 | 代理人: | 丁仁霞 |
| 地址: | 528000 廣東省佛***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搗面機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搗面機。
背景技術
大米、小麥是人們的主要糧食作物,一直以來人們以這些糧食作物為原料進行進一步加工,制作出各種美味的面食。然而,傳統的面食加工方法對于勞動強度要求較高,尤其是一些對面團勁道有較高要求的面食,需要進行搗面,而搗面對于人們而言是一項消耗巨大的勞動。雖然現如今各種加工設備已經充斥我們的生活,然而大多數機器都是采取和面的方式,這樣弄出來的面團缺乏勁道,制作出來的面食口感較差。
為了提高面食加工后的口感,確保加工出來的面食具有勁道,需要研發一種針對面食加工的搗面機。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搗面機以提升面團的勁道。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搗面機,包括搗面盆、搗面機構和底座,搗面盆設置在底座上,搗面機構包括搗錘和連桿,搗錘與連桿固定連接,底座上設置有支架,連桿可轉動的固定在支架頂部,底座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支座,支座上可轉動的設置有轉動桿,轉動桿上設置有第一齒輪,第一齒輪與固定在底座上的電機轉動連接,轉動桿兩端設置有轉輪,轉輪上設置有轉桿,轉桿可轉動的穿過連接架上的橢圓型孔,連接架與連桿轉動連接。
具體的,轉桿設置在轉輪的非中心處。
具體的,連桿與支架采用鉸鏈連接,連桿與連接架采用鉸鏈連接。
具體的,搗面盆設置在搗錘下方并處于搗錘運動軌跡上。
本發明的有益之處在于:本發明結構簡單,能夠實現對面團的搗面操作,能夠有效提升面團的勁道,減輕面團加工的人力成本。
附圖說明
附圖1為實施例1的一種搗面機的立體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參照圖1,一種搗面機,包括搗面盆1、搗面機構2和底座3,搗面盆1設置在底座3上,搗面機構2包括搗錘4和連桿5,搗錘4與連桿5固定連接,底座3上設置有支架6,連桿5可轉動的固定在支架6頂部,底座3上對稱設置有兩個支座7,支座7上可轉動的設置有轉動桿8,轉動桿8上設置有第一齒輪9,第一齒輪9與固定在底座上的電機10轉動連接,轉動桿8兩端設置有轉輪11,轉輪11上設置有轉桿12,轉桿12可轉動的穿過連接架13上的橢圓型孔14,連接架13與連桿5轉動連接。
為了實現拉動連接架13轉動的效果,轉桿12需要設置在轉輪的非中心處。
為了實現轉動連接,連桿5與支架6采用鉸鏈連接,連桿5與連接架13采用鉸鏈連接。
為了確保搗錘4可以捶打處于搗面盆1內的面團,搗面盆1設置在搗錘4下方并處于搗錘運動軌跡上。
本發明的原理為:電機通過其上的齒輪驅動第一齒輪轉動,進而帶動轉動桿及設置在轉動桿上的轉輪轉動,轉輪通過轉桿帶動連接架做上下運動,連接架在運動過程中帶動搗面機構以支架為支點做往返的不完整圓周運動,進而實現對處于搗面盆內的面團的搗面操作。
當然,以上僅為本發明較佳實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發明的使用范圍,故,凡是在本發明原理上做等效改變均應包含在發明的保護范圍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佛山市南海區昊森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未經佛山市南海區昊森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52252.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