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環保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45830.8 | 申請日: | 2017-12-15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643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0 |
| 發明(設計)人: | 張如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嘉中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6 | 分類號: | C04B28/06;C04B111/20;C04B111/27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41000 安徽省蕪湖***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混凝土 碳酸氫銨 二氧化硅改性 聚酰亞胺纖維 鐵鋁酸鹽水泥 脂肪酸甘油酯 復合膨脹劑 丙烯酸酯 納米粘土 摻和料 粗骨料 硅灰粉 硅藻土 穩定劑 建筑材料 制備 抗沖擊性能 安全性能 非結構性 抗滲性能 使用壽命 有效配比 原料制備 有效地 重量份 干縮 裂縫 環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環保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鐵鋁酸鹽水泥85?100份、摻和料20?30份、粗骨料10?25份、硅藻土15?35份、納米粘土10?15份、聚酰亞胺纖維18?25份、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0?20份、脂肪酸甘油酯20?25份、碳酸氫銨10?15份、硅灰粉10?20份、復合膨脹劑5?10份、穩定劑8?15份和水適量。本發明采用鐵鋁酸鹽水泥、摻和料、粗骨料、硅藻土、納米粘土、聚酰亞胺纖維、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脂肪酸甘油酯、碳酸氫銨、硅灰粉、復合膨脹劑、穩定劑有效配比,能夠有效地防止因混凝土溫度、干縮等非結構性原因造成的表面、內部裂縫,該混凝土還具有較高的抗沖擊性能和抗滲性能,安全性能好,使用壽命長。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制作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環保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近年來,高強化成為現代混凝土技術發展的趨勢之一。高強混凝土的研究、開發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高強混凝土的強度逐漸提高,性能不斷完善,并且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但隨著建筑結構的復雜化、超高層建筑日益增多,高強混凝土已無法滿足建設需要,超高強混凝土將成為混凝土發展的最主要趨勢。世界各國均開始對超高強混凝土進行理論研究和工程應用。
超高強混凝土是一種良好的結構材料,它擁有極高的強度和優良的耐久性能,可以有效的減低結構自重、增大建筑使用空間,并且相較于其他材料,具有較低的成本,隨著我國超高層建筑的發展,對于超高強混凝土的需求也在逐步的增長。隨著現代建筑向著高層化、大跨度、輕量化,環境惡劣地區發展(寒冷地區、鹽堿地區)對混凝土強度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開展研制高強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為改善普通混凝土的保溫性能差的不足,建筑內/外圍結構需要增設保溫層。傳統保溫材料為有機保溫材料,其制作時對環境污染嚴重,并且易燃、易老化、耐久性差,各地保溫建筑工程屢屢發生火災事故,有機保溫材料在火災時很快就會熔化,煙霧大、毒性大,很難撲救,危害嚴重。不解決墻體保溫材料的防火安全問題,我國的建筑節能工程將具有重大火災隱患,這使得無機保溫材料取代有機保溫材料成為歷史發展及科技進步的必然。2009年9月20日公安部和住建部聯合頒布公通字[2009]46號文《民用建筑外保溫系統及外墻裝飾防火暫行規定》,對民用建筑墻體保溫材料燃燒性能級別及防火構造提出了具體要求。根據規定,民用建筑的整體外墻必須采用A級不燃保溫材料,市場迫切需要既節能、又具有阻燃等高性能的建筑圍護結構材料、制品及其系統。
泡沫混凝土作為新型的無機防火保溫材料,普遍存在密度大,強度低以及保溫性不及有機材料等缺陷,但是綜合相比,它仍然是有機易燃材料的最佳取代品。目前,泡沫混凝土在各個領域的應用并沒有被廣泛推廣使用,主要是由于干密度和抗壓強度問題。因為泡沫混凝土的干密度和抗壓強度指標是相互對立的,是矛盾的統一體。而國內主要的研究是重點解決在降低泡沫混凝土干密度的前提條件下,如何提高其抗壓強度,以及平衡泡沫混凝土的其他性能。
發明內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環保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環保的建筑材料混凝土及其制備方法,包括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備而成:鐵鋁酸鹽水泥85-100份、摻和料20-30份、粗骨料10-25份、硅藻土15-35份、納米粘土10-15份、聚酰亞胺纖維18-25份、二氧化硅改性丙烯酸酯10-20份、脂肪酸甘油酯20-25份、碳酸氫銨10-15份、硅灰粉10-20份、復合膨脹劑5-10份、穩定劑8-15份和水適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嘉中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未經安徽嘉中金屬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45830.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