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用于透明化礦山的構建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39845.3 | 申請日: | 2017-12-1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3283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1-04 |
| 發明(設計)人: | 毛善君;張鵬鵬;李振;王雷;宋緒貴;朱青;陳金川;侯定勇;王雙勇;郭釗;譚方穎;王光晨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學 |
| 主分類號: | G06T17/05 | 分類號: | G06T17/0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匯信合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夏靜潔 |
| 地址: | 100190 北京市海淀區中***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用于 透明 礦山 構建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一種用于透明化礦山的構建方法,具體為用于礦山井上下地形地貌、建筑、設備、地層、開采環境、監測監控等數據高度一體化的三維透明化礦山的構建方法,包括:構建全自動模型構建規則庫、拓撲關聯規則庫、動態匹配方法庫以及設備模型庫;構建基礎數據庫;構建初始不規則三角網地質模型和三維巷道、設備、開采環境、地表工業廣場模型;繪制預想剖面線;平面?剖面對應分析和動態調整;修改平面,剖面發生變化;修改剖面,平面發生變化;局部更新與重構不規則三角網地質模型等步驟。本發明能夠形成包含自適應三維地質模型、設備模型等井上下全環境模型的透明化礦山,設計合理,能夠動態局部更新所構建的三維模型,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三維建模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于透明化礦山的構建方法。
背景技術
在煤礦井工開采過程中,由于開采的地質對象、機械設備、人員等都處于地下,無法直觀的了解實際的生產狀況。因此,采用透明化礦山的構建,實現井下地質體、設備等信息的可視化三維表達,是煤炭行業對于安全、高效、自動化生產的需求。實現地下對象透明化展示中最關鍵的兩步是建模和可視化過程,其中建模過程是可視化過程的基礎。目前三維建模方法很多,針對煤礦層狀地質體的三維建模技術中,多采用類似表面模型方法來自動生成三維地質模型,常見的地質體建模方法按照所使用的數據源不同,可分為基于野外數據、剖面數據、鉆孔數據、三維地震資料、多源數據等不同的建模方式。
以鉆孔數據為例,現有的建模方法流程實現三維地質體建模的基本思路是:
(1)給工作區地層統一編號。
(2)對鉆孔中的地層進行劃分、編號。
(3)通過提取鉆孔中的地層分界點信息,得到屬于某一地層面的離散點。
(4)對這些點進行三角剖分,得到三維空間曲面。
(5)將這些曲面進行封閉,并最終生成實體模型。
以剖面數據為例,現有的建模方法流程實現三維地質體建模的基本思路是:
(1)剖面數據準備。包括兩部分:利用鉆孔自動生成的剖面、地震勘探解譯資料、數字化紙質剖面圖等可以獲取剖面數據;將剖面數據劃分組。
(2)地質界面建模。主要有兩步:利用上一步保存的地質界線的拓撲關系數據,進行地質界線的追蹤搜索,獲取歸屬同一個地質界面的地質界線。對搜索出來的地質界線進行三角剖面,獲取由此形成的地質界面。
(3)建模區邊界面建模。將邊界面投影到某個垂直的二維平面,然后對投影區域進行三角網構建,之后,再將生成的三角網轉換到原始位置,獲得建模區的邊界面。
(4)地質界面修正及光滑。利用曲面細分算法進行地質體模型的加密,提高地質體模型的光滑和可視化效果。
(5)封閉成體。按照地質界面的拓撲和屬性信息,能夠方便的構建成體。
現有透明礦山模型構建技術主要存在以下缺點:
(1)人機交互復雜,無法全自動構建模型,尤其遇到逆斷層時,需要介入人工交互操作才能構建完整的地質模型。
(2)現有方法僅支持地質體模型,沒有構建開采過程中所使用的機械設備等的模型,也沒有針對井下全環境模型進行自動匹配構建。
(3)沒有考慮并接入開采過程中各類設備傳感器反饋的實時數據,不能夠進一步動態局部更新所構建的地質體模型。
(4)在開采過程中,沒有針對地質模型變化與設備位置變化等信息的動態耦合方法。
(5)沒有構建地質模型與設備模型之間、設備模型內部的拓撲關聯規則庫與動態匹配方法庫。
發明內容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學,未經北京龍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3984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動態的可量測實景地圖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種曲面單元陣列建模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