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31622.2 | 申請日: | 2017-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8805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8-27 |
| 發明(設計)人: | 魏傳喆;柳宗欣;崔甜;王倩;王恒蘭 | 申請(專利權)人: | 杭州康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2M1/107 | 分類號: | C12M1/107;C12M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風雅頌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于曉霞;于潔 |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生物質能 利用率 裝置 | ||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技術領域,且公開了一種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包括進料斗,所述進料斗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粉碎缸,所述粉碎缸的背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兩個粉碎電機,兩個所述粉碎電機相背離的一側均電連接有蓄電箱。該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節約了大量的電能,提高了新能源的利用率,增大厭氧發酵物的接觸面積,將反應物控制在合適的反應量上,提高了厭氧反應效率,同時使反應物能得到充分有效的混合,提高了厭氧反應的速率,并且提供最適合厭氧反應的反應溫度,加速原料分解,使產沼量大大的提升,節約了能源的同時大大的提升了生物質能的利用率,有效的避免了生態環境的污染。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新能源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
背景技術
新能源,又稱非常規能源,是指傳統能源之外的各種能源形式。指剛開始開發利用或正在積極研究、有待推廣的能源,如太陽能、地熱能、風能、海洋能、生物質能和核聚變能等,生物質能,就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現有生活中的產沼來源很大一部分來自于農業生物質能中的廢棄秸稈的厭氧反應,隨著科技技術的發展,厭氧發酵產沼技術日趨成熟,不斷的出現了各類的產沼裝置,現有的產沼裝置主要針對于在資源節約方面進行改進,例如中國專利CN 105600751 A中提出的一種沼氣發酵廢液聯合貧煤成漿共氣化系統,具有能解決大中型厭氧發酵后發酵廢液處理難的問題的優點,但其并不能在提高生物質能利用率上作出貢獻,現有的產沼裝置的沼氣生產量不高,是因為其中的生物質能的利用率低,故而提出一種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來解決上述所提出的問題。
發明內容
(一)解決的技術問題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具備了能提高生物質能利用率等優點,解決了現有的產沼裝置的沼氣生產量低下的問題。
(二)技術方案
為實現上述能提高生物質能利用率的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生物質能利用率高的產沼裝置,包括進料斗,所述進料斗的底部固定連接有粉碎缸,所述粉碎缸的背面固定連接有支撐板,所述支撐板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兩個粉碎電機,兩個所述粉碎電機相背離的一側均電連接有蓄電箱,所述蓄電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太陽能電池板,所述粉碎電機正面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粉碎轉軸,所述粉碎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粉碎輪,所述粉碎輪的外側固定連接有均勻分布的粉碎齒,所述粉碎缸底部的左右兩側均轉動連接有轉桿,所述轉桿的外側轉動連接有碎料缸門,兩個所述碎料缸門之間且位于碎料缸門頂部的正面和背面均固定連接有彈簧,兩個所述彈簧相靠近的一側且位于碎料缸門上開設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內壁滑動連接有滑塊,左側和右側兩個相對的所述滑塊之間固定連接有凸形遮擋塊,所述粉碎缸底部的左右兩側均固定安裝有兩個支撐腿,右側的所述碎料缸門與右側的支撐腿之間固定連接有固定板,左側的所述碎料缸門的底部固定連接有固定環,所述固定環的外側固定連接有拉繩,所述拉繩的左端固定連接有拉環,左側的所述支撐腿的左側固定安裝有掛鉤,所述碎料缸門的底部設置有碎料管,所述碎料管的底部固定連接有沼氣發酵箱,所述沼氣發酵箱的頂部固定安裝有底座,所述底座的頂部固定安裝有攪拌電機,所述攪拌電機底部的輸出軸固定連接有攪拌轉軸,所述攪拌轉軸的外側固定連接有等距離排列的攪拌桿,所述沼氣發酵箱的頂部固定連接有沼氣管,所述沼氣發酵箱的外側纏繞有傳熱管,所述沼氣發酵箱的外側固定安裝有隔離箱,所述傳熱管的左端固定連接有地源熱水管。
優選的,兩個所述粉碎電機的同方向轉動,所述粉碎缸的底部開口呈長方形,所述轉桿的兩端貫穿粉碎缸底部的正面和背面并延伸至粉碎缸的外側與螺母螺紋連接。
優選的,所述粉碎輪的長度大于進料斗的寬度,兩個所述粉碎輪上的粉碎齒之間交錯轉動,兩個所述粉碎輪之間的距離小于兩個粉碎齒的長度,且兩個粉碎輪之間的距離大于一個粉碎齒的長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杭州康館科技有限公司,未經杭州康館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31622.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