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在網絡通道中傳輸數據的方法和物聯網終端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26721.1 | 申請日: | 2017-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55660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3-30 |
| 發明(設計)人: | 王琪翔;呂士朋 | 申請(專利權)人: | 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H04W8/24 | 分類號: | H04W8/24;H04W48/08;H04M1/7244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江崇玉 |
| 地址: | 266071 山***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網絡 通道 傳輸 數據 方法 聯網 終端 | ||
本公開是關于一種在網絡通道中傳輸數據的方法和物聯網終端,屬于電子技術領域。該方法包括:獲取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根據預先存儲的數據類型與連網模式的對應關系,確定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對應的目標連網模式;接入與目標連網模式對應的目標網絡通道;通過目標網絡通道傳輸待傳輸數據。可以解決用戶需要多次操作才能切換網絡模式的問題,提高用戶體驗,進而接入與目標連網模式對應的目標網絡通道,在目標網絡通道中傳輸待傳輸數據,可以保證待傳輸數據和目標網絡通道相互適應,以提高數據傳輸效率和減小不同網絡通道之間利用率的兩級分化。
技術領域
本公開是關于電子技術領域,尤其是關于一種在網絡通道中傳輸數據的方法和物聯網終端。
背景技術
在現有技術中,手機中會配置有通信部件,通信部件可以工作于不同的連網模式(例如:移動wifi熱點模式、藍牙共享模式和USB共享模式等),在各個連網模式下,分別通過標準指令集中的不同標準指令接入網絡通道,在接入的網絡通道中傳輸數據。在不同的應用場景中,為了切換手機的連網模式,需要用戶手動點擊手機中操作界面提供的虛擬按鍵,進行連網模式切換,以實現對網絡通道的切換,在此過程中用戶需要復雜的操作才能進入選擇連網模式的操作頁面,降低用戶體驗,例如:用戶每次都需要查找設置虛擬按鍵點擊進入設置頁面,再在設置頁面中查找表示共享模式的虛擬鍵,點擊該虛擬鍵進入選擇連網模式的操作頁面后繼續點擊其中一個連網模式,至少需要三次點擊操作才能切換到該連網模式。
同時,對于缺乏通信技術專業知識的普通用戶而言,面對需要傳輸的不同數據,該用戶并不了解各個連網模式的優劣,在切換連網模式時,會出現需要傳輸的數據與網絡通道之間傳輸不協調的問題,不僅導致傳輸數據的效率低,也會造成用戶選擇偏好的連網模式,以致不同通信通道的利用率兩級分化。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相關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本公開提供了以下技術方案:
根據本公開實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種在網絡通道中傳輸數據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獲取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
根據預先存儲的數據類型與連網模式的對應關系,確定所述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對應的目標連網模式;
接入與所述目標連網模式對應的目標網絡通道;
通過所述目標網絡通道傳輸所述待傳輸數據。
可選地,所述根據預先存儲的數據類型與連網模式的對應關系,確定所述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對應的目標連網模式,具體包括:
當識別所述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為控制命令類型時,根據包含有所述控制命令類型的第一對應關系,確定包含在所述第一對應關系中的撥號模式為目標連網模式;
當識別所述待傳輸數據的數據類型為采集數據類型時,根據包含所述采集命令類型的第二對應關系,確定包含在所述第二對應關系中的共享模式為目標聯網模式。
可選地,所述接入與所述目標連網模式對應的目標網絡通道,包括:
判斷所述目標連網模式與當前連網模式是否相同;
如果所述目標連網模式與所述當前連網模式不相同,則將所述當前連網模式下的當前網絡通道切換至所述目標連網模式下的目標網絡通道。
可選地,所述接入與所述目標連網模式對應的目標網絡通道,包括:
當所述目標聯網模式與當前聯網模式不相同時,向端口橋模塊輸出連網切換指令;
通過所述端口橋模塊將所述連網切換指令轉發至連網模式控制模塊;
根據所述連網切換指令,通過所述連網模式控制模塊接入所述目標網絡通道。
可選地,所述端口橋模塊將所述連網切換指令轉發至連網模式控制模塊,包括: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未經青島海信移動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26721.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數據系統、接收設備和數據讀取方法
- 數據記錄方法、數據記錄裝置、數據記錄媒體、數據重播方法和數據重播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發送系統、數據發送裝置以及數據結構
- 數據顯示系統、數據中繼設備、數據中繼方法及數據系統
- 數據嵌入裝置、數據嵌入方法、數據提取裝置及數據提取方法
- 數據管理裝置、數據編輯裝置、數據閱覽裝置、數據管理方法、數據編輯方法以及數據閱覽方法
- 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設備、數據發送和數據接收方法
- 數據發送裝置、數據接收裝置、數據收發系統、數據發送方法、數據接收方法和數據收發方法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 數據發送方法、數據再現方法、數據發送裝置及數據再現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