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隔聲結構體及降噪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26686.3 | 申請日: | 2017-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664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5 |
| 發明(設計)人: | 趙才友;王平;楊鵬;徐鴻;代勁松;曾慶華;邢夢婷;王劉翀;李祥;陳明明 | 申請(專利權)人: | 西南交通大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1F8/00 | 分類號: | E01F8/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李雙艷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結構體 隔聲 第二元件 第一元件 降噪 預設 第二表面 聲源 聲波 第一表面 方向周期性 表面延伸 交通領域 聲屏障 密貼 延伸 | ||
1.一種隔聲結構體,用于聲源進行降噪,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聲結構體具有沿預設方向周期性分布的多個阻聲單元,所述阻聲單元具有在所述預設方向的預設厚度d,所述阻聲單元包括:
由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一元件,在所述預設方向所述第一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第一厚度d1,所述聲源產生的聲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聲速為c1;
由第三表面至第四表面延伸而成的第二元件,在所述預設方向所述第二元件具有由所述第三表面至所述第四表面的第二厚度d2,所述聲源產生的聲波在所述第二元件中的聲速為c2;
所述第二元件以所述第三表面與所述第一元件的所述第二表面密貼布置;
所述阻聲單元的所述預設厚度滿足:d=d1+d2,且d1/c1=d2/c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是由固體材料制作而成,所述第二元件為空氣層。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固體材料包括混凝土、復合玻璃、鋁材、聚碳酸酯、鋼、鑄鐵、銅中的任一種,優選地,所述第一元件是平面板形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為2000~11000kg/m3,優選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為2200~10000kg/m3,更優選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為3000~8000kg/m3,最優選地,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為4500~6300kg/m3。
5.根據權利要求1或4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聲源產生的聲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聲速c1為500~7500m/s,優選為1000~7000m/s,更優選為2500~6500m/s,最優選為4000~5000m/s。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阻聲單元中,所述第一元件的厚度為所述預設厚度與填充率t的乘積,且t滿足0.1≤t<1。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元件的密度在5000Kg/m3,所述聲源產生的聲波在所述第一元件中的聲速為2000m/s,填充率t=0.5,優選地,所述第一厚度為51.3mm,所述第二厚度為8.7mm。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聲結構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聲結構中,鄰近所述聲源的所述阻聲單元的所述第一元件面且面向所述聲源的一側設置有吸聲材料,優選地,所述吸聲材料包括泡沫陶瓷、礦物棉、吸聲玻璃中的任一種,更優選地,所述吸聲材料的厚度為10~30毫米。
9.一種降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鄰近噪音源設置如權利要求1~8中任一項所述的隔聲結構體,且所述隔聲結構體以所述第一元件面向所述噪音源的方式布置。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降噪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設置所述隔聲結構體之前,鄰近噪音源設置基礎,并將所述隔聲結構體中的所述多個阻聲單元被固定于所述基礎;
優選地,所述阻聲單元以至少所述第一元件可以移除的方式設置于所述基礎;
更優選地,所述降噪的方法還包括:在所述阻聲單元的與所述基礎相對的一側設置頂層結構,所述阻聲單元被局域地限制于由所述頂層結構和所述基礎限定的空間內。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西南交通大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西南交通大學;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26686.3/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鐵路高架橋防風阻沙板
- 下一篇:一種道路景觀聲屏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