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24459.7 | 申請日: | 2017-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963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08 |
| 發明(設計)人: | 李德劍 | 申請(專利權)人: | 李德劍 |
| 主分類號: | A01G22/22 | 分類號: | A01G22/22;A01K67/02;A01G22/00;A01B79/02;A01G7/06;C05F15/00;C05F17/00 |
| 代理公司: | 江蘇圣典律師事務所 32237 | 代理人: | 賀翔 |
| 地址: | 225799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有機 粳稻 種植 鴨子 混養 方法 | ||
本發明屬于有機水稻的種植應用技術領域,具體公開了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種植綠肥。步驟2、播種。步驟3、對灌溉后的水田進行水位監測并實時補充水量,18天?25天將鴨苗趕。步驟4、在粳稻揚花期時,將鴨子趕出。步驟5、在粳稻揚花期結束后,將鴨子回趕入稻田,進行養殖和捉蟲。步驟6、粳稻成熟后,將鴨子趕出、晾田、收割。本發明的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的有益效果在于:稻田采用稻鴨共作生態農業技術,利用鴨子捕食害蟲、雜草,由于鴨子在田間活動,改變了稻田小氣候,減輕和控制了水稻各類病害的發生,稻田不用農藥,同時在種植過程中實行全程智能化監控。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水稻的種植應用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
背景技術
水稻是草本稻屬的一種,也是稻屬中作為糧食的最主要最悠久的一種。原產中國,七千年前中國長江流域就種植水稻,廣義水稻區別于旱稻;狹義水稻指淡水稻,區別于海水稻等。按稻谷類型,水稻可以分為秈稻和粳稻、早稻和中晚稻,糯稻和非糯稻,還有其它分類,水稻一般栽培于水田,無土栽培的是水上稻。水稻一般沒有一米高,2米左右的為新培育的巨型稻。我國科學家袁隆平對雜交水稻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貢獻,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水稻所結子實即稻谷,稻谷脫去穎殼后稱糙米,糙米碾去米糠層即可得到大米,世界上近一半人口,都以大米為食,水稻除可食用外,還可以釀酒、制糖作工業原料,稻殼、稻稈,可以作為飼料,我國水稻主產區主要是東北地區、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屬于直接經濟作物,還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類的主食。也是北方人民的主要有機食品。
水稻喜高溫、多濕、短日照,對土壤要求不嚴,但是水稻土最好,幼苗發芽最低溫度10~12℃,最適28~32℃,分蘗期日均20℃以上,穗分化適溫30℃左右;低溫使枝梗和穎花分化延長,抽穗適溫25~35℃,開花最適溫30℃左右,低于20℃或高于40℃,授粉受嚴重影響,相對濕度50~90%為宜,穗分化至灌漿盛期是結實關鍵期,營養狀況平衡和高光效的群體,對提高結實率和粒重意義重大,抽穗結實期需大量水分和礦質營養,同時需增強根系活力和延長莖葉功能期,每形成1千克稻谷約需水500~800千克。
現有的水稻種植,其通常采用的傳統的施加化學肥料、噴施化學農藥,這都導致稻米中含有化學成分殘留,已不能滿足現有人們食用有機食品,保證身體健康的要求。
因此,基于上述問題,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其水稻種植方法設計結構合理,不施加化學肥料和施加農藥,麻菜或秸稈還田提供有機肥料,混養的鴨子實現捉蟲的目的,而鴨糞亦可增加土壤的肥力,同時智能化管控組件,提高了稻田管理效率、實現了智能化的農業種植目的且水稻產量、品質穩定。
技術方案:本發明提供一種有機粳稻種植與鴨子混養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種植綠肥,首先在第一年秋冬季將田地耕翻并澆水、種植麻菜,然后在第二年5月上旬麻菜和鮮草量達到最大時,采用大型拖拉機將麻菜和鮮草翻入土壤內作為肥料,不施化肥。步驟2、播種,首先利用拖拉機旋耕將田地土壤粉碎,再播種每畝播種15-20斤,再利用拖拉機將播種后的田地整理平整,最后灌溉。步驟3、對灌溉后的水田進行水位監測并實時補充水量,18天-25天將鴨苗趕入,其中,鴨苗密度按照每畝8-12只。步驟4、在粳稻揚花期時,將鴨子趕出,其中,采用主動喂食的方式將鴨子引出,以保證粳稻的產量。步驟5、在粳稻揚花期結束后,將鴨子回趕入稻田,進行養殖和捉蟲。步驟6、粳稻成熟后,將鴨子趕出、晾田、收割,其中,秸稈直接粉碎還田,若秸稈粉碎大,則通過秸稈粉碎機進行粉碎還田,同時采用大型拖拉機粉碎后的秸稈翻入土壤內作為肥料,作為麻菜和鮮草的肥料。
本技術方案的,所述步驟1中采用大型拖拉機將綠肥耕翻入土并上水漚制3-5天,再用大拖拉機旋耕1-2次,確保腐熟,為有機稻米生長提供所需肥料、不施化肥,其中,旋耕1-2次的時間間隔為2-3天。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李德劍,未經李德劍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24459.7/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