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微導管用剝皮治具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323819.1 | 申請日: | 2017-12-13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0356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6 |
| 發(fā)明(設計)人: | 舒小娟 | 申請(專利權)人: | 金子電線電訊(蘇州)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D79/12 | 分類號: | B23D79/12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215127 江蘇***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導管 剝皮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一種剝皮治具,尤其涉及一種微導管用剝皮治具。
背景技術
介入治療是指采用電視監(jiān)視器高科技設備,通過在人體某一部位開一個小洞,然后用一根微導管伸入病人體內(nèi)血管,進行修補、擴充、疏通工作的微創(chuàng)腔內(nèi)手術治療,其作為多種類型血管疾病的有效治療方法,已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
隨著介入治療的不斷發(fā)展,醫(yī)生手術能力的提高和不斷挑戰(zhàn)嚴重復雜病變,作為介入治療過程中的醫(yī)療用微導管,由于可以降低血管內(nèi)病變介入操作的復雜性,提高成功率,同時通過減少介入治療時血管破裂風險,降低患者在復雜介入治療中的風險,已經(jīng)成為介入手術的重要器械。
微導管在制作的過程中,由于需要將不同材質(zhì)或者外徑的微導管進行拼接或者組合,就需要使用到剝皮治具,傳統(tǒng)的剝皮方式是工作人員手持切刀進行,不僅工作效率低,而且還會因為力道不均,而損壞微導管的內(nèi)層,造成資源的浪費。因此,需要提供一種新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問題。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結構合理、使用效果好的微導管用剝皮治具。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微導管用剝皮治具,包括一矩形底座,所述矩形底座的左、右側對稱設有一立柱,所述立柱通過固定塊固定在矩形底座上,所述立柱的下端套設有彈簧,所述底座的中心沿其軸向方向設有一長條形定位塊,所述定位塊的上表面中心沿其長度方向上開有長條形的半圓槽A,所述定位塊的前后兩端各設有一固定在定位塊上的輔助定位塊,所述輔助定位塊的下表面中心沿其長度方向上開有與定位塊上的半圓槽A配合的半圓槽B,半圓槽A和半圓槽B相配合形成一供微導管穿過的圓形槽孔,還包括一上座,所述上座的左、右側對應立柱的位置開有通孔,所述底座上的立柱穿過上座上的通孔,上座蓋合在底座上時,上座的下表面兩側與彈簧的上面接觸,所述上座的下表面中心設有刀具座,所述刀具座上傾斜安裝有刀片,所述刀片的刀口向下,所述刀片通過固定件安裝在刀具座上,所述上座下表面的前端還設有一過渡塊,當上座蓋合在底座上時,過渡塊的前表面與位于定位塊前端的輔助定位塊的后表面接觸,所述上座下表面的后端與位于定位塊后端的輔助定位塊接觸。
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
所述上座的上表面中心開有一腰形通孔。
所述立柱與上座的接觸處的外周設有緊固圈,所述緊固圈與立柱之間套設有固定環(huán)。
所述過渡塊由具有一定彈性和變形性能的硬質(zhì)材料制成。
所述上座的上表面位于腰形通孔的四周設有多個重量調(diào)整件。
所述重量調(diào)整件為螺帽或者螺母螺絲組合。
由于上述技術方案的應用,本發(fā)明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yōu)點:
本發(fā)明的剝皮治具,結構合理,可以輕松實現(xiàn)對微導管的剝皮操作,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不會對微導管的內(nèi)層造成損壞,且可以適用于不同類別的微導管,實用性強,使用范圍廣。
附圖說明
附圖1為本發(fā)明結構示意圖。
附圖2為底座結構示意圖。
附圖3為上座下表面結構示意圖。
以上附圖中:1、底座,2、立柱,3、固定塊,4、彈簧,5、上座,6、半圓槽A,7、半圓槽B,8、輔助定位塊,9、腰形通孔,10、刀具座,11、刀片,12、過渡塊,13、緊固圈,14、固定環(huán),15、螺帽,16、螺母螺絲組合,17、定位塊。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描述: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金子電線電訊(蘇州)有限公司,未經(jīng)金子電線電訊(蘇州)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23819.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彎管機倒角機構
- 下一篇:單支手用理心絲錐及使用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