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基于HTML5創建人工智能手機記賬系統的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316385.2 | 申請日: | 2017-12-12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79900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13 |
| 發明(設計)人: | 賈義動;杜超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廣業開元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8/38 | 分類號: | G06F8/38;G06Q40/00;H04M1/725 |
| 代理公司: | 廣州嘉權專利商標事務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胡輝 |
| 地址: | 510623 廣東省廣州市天***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記賬系統 封裝 人工智能 手機 開發 前端工具 創建 調用 移動互聯網 擴展性 緩存用戶 模塊構建 配置參數 配置文件 前端框架 設置項目 數據減少 用戶體驗 跨平臺 打包 頁面 服務器 工作量 記賬 引入 重復 應用 學習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基于HTML5創建人工智能手機記賬系統的方法,步驟為:創建新的工程,引入基于JS開發的前端框架MUI作為開發框架,將前端工具封裝成開發的JS方法,封裝調用原生方法;設置項目配置文件中的配置參數;在開發框架中設置記賬系統的功能模塊;根據開發框架中功能模塊構建出的HTML5頁面,打包生成記賬系統APP。本發明基于HTML5實現,可解決跨平臺問題,重復工作量小,效率高、擴展性強,并將前端工具封裝成開發的JS方法,封裝調用原生方法,使用者學習成本低;通過緩存用戶記賬相關的數據減少對服務器的請求次數和交互損耗,提升用戶體驗。本發明作為一種基于HTML5創建人工智能手機記賬系統的方法可廣泛應用于移動互聯網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移動互聯網領域,尤其是一種基于HTML5創建人工智能手機記賬系統的方法。
背景技術
移動應用開發技術的演變過程,可分為三個階段:從早期的WAP(包括WAP1.0和WAP2.0)網站到目前流行的原生應用(Native Application),再逐步轉向以HTML5標準為基礎的Web App。
2008年,HTML5標準案頒布,為移動應用開發提供了另外一種技術方案。2010年,蘋果宣布其移動設備不支持Flash插件后,HTML5標準更是迅速成為移動網站打造豐富的網頁應用的首選。為了適應移動互聯應用“富內容、富交互、富體驗、跨平臺”的要求,HTML5較之HTML4做出了大幅的改良。突出表現在:支持離線訪問、支持全媒體內容展示、支持交互式的2D/3D圖像渲染、提供豐富的API以調用移動設備的硬件。這使得HTML5可以實現堪比NativeApp效果的Web App,而且,其具有更優越的安全性、跨平臺訪問性。更重要的是,Web App開發難度較之Native App大幅降低,易用性更高。H5Web App相較于Native App(原生應用)的優點:跨平臺、快速迭代、持續交付、降低開發成本、開源生態系統發達。
隨著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和移動終端的迅速發展影響著受眾消費習慣的改變,對很多人來說收支是一筆糊涂賬,通過記賬可以達到以下目的:(1)、掌握個人或家庭收支情況,合理規劃消費和投資。(2)、培養良好的消費習慣。(3)、增強對個人財務的敏感度,提高理財水平。(4)、促進家庭成員和睦相處。(5)、記錄生活、社會變化。(6)、方便小本經商或創業人員及時了解經營動態。(7)、起到備忘錄的作用。
目前,市面上多數記賬APP,都是基于原生開發的,不能跨平臺,不能快速迭代和持續交付,需要投入較大的開發成本。
對此,現有技術中提供了基于Android的C/S架構的個人財務助手系統(CN105243482A),但其技術方案存在以下缺點:
1、其App應用程序用于Android平臺,開發過程中的重復工作量大,效率低,擴展性不強,不利于跨平臺手機記賬系統;
2、聯網查詢用戶數據時速度慢,服務器負載加大時容易產生通信延遲。
術語解釋:
JavaScript(JS):一種直譯式腳本語言,是一種動態類型、弱類型、基于原型的語言,內置支持類型。它的解釋器被稱為JavaScript引擎,為瀏覽器的一部分,廣泛用于客戶端的腳本語言,最早是在HTML(標準通用標記語言下的一個應用)網頁上使用,用來給HTML網頁增加動態功能。
WAP:無線應用協議,是一項全球性的網絡通信協議。它使移動Internet有了一個通行的標準,其目標是將Internet的豐富信息及先進的業務引入到移動電話等無線終端之中。
DOM:是W3C組織推薦的處理可擴展標志語言的標準編程接口。
MUI:高性能前端框架。
SDK:軟件開發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廣業開元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廣東廣業開元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16385.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