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車用隔熱遮陽墊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301148.9 | 申請日: | 2016-09-09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7233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30 |
| 發明(設計)人: | 李燕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九十度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32B5/08 | 分類號: | B32B5/08;B32B17/12;B32B3/30;B32B1/06;B32B33/00;D06M11/79;D06M11/83;C09D133/00;C09K5/06;B60J11/00;C09D7/61;C09D7/65;D06M101/3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劉世權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武侯***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汽車 隔熱 遮陽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車用隔熱遮陽墊的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1、編織高強度紗線,將芳綸纖維與滌綸纖維按照質量百分比為2:1合并加捻成高強度紗線,然后將高強度紗線編織成抗撕裂層;步驟2、將得到的抗撕裂層浸漬在硅溶膠中,然后靜置進行凝膠,10h后取出放入60℃恒溫干燥箱中進行干燥,得到凝膠處理后的抗撕裂層,備用;步驟3、在抗撕裂層的一面濺鍍金屬反射膜,然后在形成的金屬反射膜上噴涂氟碳清漆,干燥后備用等步驟。本發明制得的隔熱遮陽墊效果顯著,在氣溫30℃時,能使車內溫度維持在36℃以下(一般在33℃左右),車身溫度維持在39℃以下(一般在35℃左右),總厚度不超過1cm,可折疊,攜帶使用方便,易于推廣應用。
本申請是名稱為:一種汽車用隔熱遮陽墊,申請號為:201610814021.6的發明專利的分案申請,母案申請日為2016年09月09日。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車遮陽墊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汽車用隔熱遮陽墊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汽車作為人們戶外活動工具,受到外界強光照射的幾率非常高,時間特別長,特別是隨著炎熱夏季的來臨,許多人的車停在露天停車場上,經過暴曬,當人們再次回到車內時,車內溫度奇高,人根本無法忍受,經過現場測驗,在四川省成都市某晴朗的一天,當外界氣溫為32℃時,將無遮陽墊的汽車停在露天停車場1小時后,用溫度計測量汽車內溫度,測驗結果為,車內駕駛室溫度達到65℃,比外界氣溫高出33℃,在此溫度下,人們只能先打開車內空調一段時間后才能進入車內,這不僅僅耗時耗能源,還會突發意外情況,造成眩暈嘔吐甚至暈倒、汽車自燃等危害,同時,經測驗,汽車金屬車身部分的溫度可達到75℃以上,極易造成燙傷。
因此,近幾年人們開發出了各種類型的產品來用于汽車降溫,主要以遮陽篷、玻璃隔熱貼膜和隔熱遮陽墊為主流產品,由于隔熱遮陽墊攜帶和使用方便,價格較低,隔熱效果好,一直備受人們喜愛。據某著名隔熱遮陽墊生產企業聲稱,使用隔熱遮陽墊后,汽車內外的溫度相差在12℃以內,一般在6-7℃之間,即當室外溫度為32℃時,遮蓋有隔熱遮陽墊的汽車車內溫度一般在38℃左右,最高不會超過44℃,具有優秀的隔熱效果。
但是現有使用的汽車隔熱遮陽墊仍然存在著不完善之處,其隔熱途徑只能通過反射太陽光來實現,而不能對車身進行隔熱降溫,因此其隔熱能力還存在較大上升空間。也即是說,現有隔熱遮陽墊往往忽略了車身本身的吸熱,即使車內溫度與外界氣溫相差6℃,金屬車身的溫度則至少相差13℃以上,特別是黑色漆車身,其溫度可達到相差20℃,仍然會有發生燙傷的可能性,其隔熱效果還有待提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發明目的在于: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汽車用隔熱遮陽墊的制備方法,以解決現有隔熱遮陽墊隔熱效果不好,車內和車身溫度較高的問題。
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汽車用隔熱遮陽墊,從上至下依次粘接有金屬反射膜、抗撕裂層、玻璃棉結構層和柔性導熱層,金屬反射膜遠離抗撕裂層的一面均勻涂覆有氟碳清漆,抗撕裂層用高強度紗線編織而成,玻璃棉結構層與柔性導熱層粘接的一面設有若干錐基底,錐基底內充滿相變材料,柔性導熱層通過粘接涂層與玻璃棉結構層粘接。
由于上述結構的設置,金屬反射膜用于將絕大部分太陽光反射回去,氟碳清漆用于保護金屬反射層;抗撕裂層一方面用于提高隔熱遮陽墊的機械強度和耐久性,另一方面用于阻隔太陽光攜帶的能量滲透至隔熱遮陽墊內部,進而起到隔熱作用;玻璃棉結構層一方面用于隔熱,另一方面用于為相變材料提供存儲結構和固定柔性導熱層;柔性導熱層用于對車身進行吸熱散熱,以降低車社內的溫度;相變材料層用于降低柔性導熱層的熱動態平衡溫度,使降溫效果更顯著。
進一步,高強度紗線由芳綸纖維和滌綸纖維合并加捻而成,其中,芳綸纖維與滌綸纖維的質量百分比為2:1。
進一步,粘接涂層覆蓋于玻璃棉結構層的帶有錐基底的一面。
進一步,錐基底為錐塔形圓頂結構,均勻分布在玻璃棉結構層上,錐基底的高度為0.2-5mm。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九十度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未經成都九十度工業產品設計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301148.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真空絕熱結構
- 下一篇:印刷裝置以及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