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可變壓縮機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9534.9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571472B | 公開(公告)日: | 2021-02-09 |
| 發明(設計)人: | 陳榮秀 | 申請(專利權)人: | 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 |
| 主分類號: | F04D29/66 | 分類號: | F04D29/66;F04D27/02;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李新娜;章凱 |
| 地址: | 韓國*** | 國省代碼: | 暫無信息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可變 壓縮機 | ||
1.一種可變壓縮機,包括:
再循環狹縫,形成在壓縮機殼體的入口中,以便將流入所述入口的流體的一部分排出到入口的外部,然后將流體的該部分再次引入所述入口;
氣囊,被安裝為膨脹和收縮以便改變所述再循環狹縫的截面積;以及
壓力提供裝置,被設置成使氣囊膨脹和收縮;
其中,所述壓縮機殼體包括:殼體主體;以及狹縫殼體,該狹縫殼體被插入到所述殼體主體中以形成所述入口的部分,所述狹縫殼體和所述殼體主體一起配置所述再循環狹縫;
其中,所述狹縫殼體具有氣囊插入槽,所述氣囊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氣囊插入槽中,所述氣囊插入槽形成在所述狹縫殼體的面向所述殼體主體并形成所述再循環狹縫的一端處;并且
其中,所述氣囊插入槽圍繞所述氣囊的內周表面和外周表面,并且僅在朝向所述再循環狹縫的方向上打開,以允許所述氣囊在由所述氣囊形成的圓形形狀的中心軸向方向上膨脹。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所述狹縫殼體包括:
通道形成部,具有形成所述再循環狹縫的一端,并且具有與殼體主體間隔開的外周表面,以允許已經通過所述再循環狹縫排出的流體流動;以及
多個支撐肋,從所述通道形成部的外周表面突出,使得在所述通道形成部與所述殼體主體間隔開的狀態下,所述通道形成部被穩定地支撐。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所述通道形成部的另一端包括凸緣,所述凸緣防止已經通過所述再循環狹縫排出的流體流動,具有擴大的外徑以將所述狹縫殼體固定到所述殼體主體,并且與所述殼體主體接觸并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在所述通道形成部和所述凸緣之間形成返回狹縫,使得已經在所述殼體主體和所述通道形成部的外周表面之間流動的流體能夠通過所述返回狹縫被再次引入所述通道形成部。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所述氣囊由圓形彈性材料制成;所述氣囊包括能夠將加壓流體供應到所述氣囊的供應接頭;并且所述氣囊通過由所述供應接頭提供的加壓流體在由所述氣囊形成的圓形形狀的中心軸向方向上膨脹。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所述壓縮機殼體包括殼體主體和狹縫殼體,所述狹縫殼體被插入所述殼體主體中以形成所述入口的部分,并且與所述殼體主體一起配置所述再循環狹縫;所述狹縫殼體具有氣囊插入槽,所述氣囊被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氣囊插入槽中,所述氣囊插入槽形成在所述狹縫殼體的面向所述殼體主體并形成所述再循環狹縫的一端處;并且所述氣囊插入槽圍繞所述氣囊的內周表面和外周表面并且僅在朝向所述再循環狹縫的方向上打開,從而允許所述氣囊在由所述氣囊形成的圓形形狀的中心軸向方向上膨脹。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所述氣囊具有一體形成在其上的膨脹部和扁平截面部,所述膨脹部通過供應所述加壓流體而膨脹,并且所述扁平截面部根據所述膨脹部的膨脹或收縮移動以改變所述再循環狹縫的截面積;并且所述膨脹部形成為在所述扁平截面部完全封閉再循環狹縫的狀態下位于所述氣囊插入槽中。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可變壓縮機,其中,所述壓力提供裝置包括:
空氣罐;
壓力調節閥,被配置為調節來自所述空氣罐的空氣的壓力;和
控制閥,被配置為允許或阻止將已經通過所述壓力調節閥提供的空氣供應到所述氣囊或排出空氣。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未經現代自動車株式會社;起亞自動車株式會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9534.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將監測單元安裝在泵上的安裝系統
- 下一篇:襯套、旋轉機器、以及空氣調節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