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帶接觸輥的開卷伸縮導板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99127.8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838224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27 |
| 發明(設計)人: | 閆成琨;計江;王迪;謝磊;錢廣闊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C47/34 | 分類號: | B21C47/34 |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61215 | 代理人: | 弋才富 |
| 地址: | 710032 陜***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接觸 開卷 伸縮 導板 | ||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冷軋薄帶鋼生產的開卷裝置,具體涉及一種帶接觸輥的開卷伸縮導板。
背景技術
在冷軋薄帶鋼生產中,來料卷一般是經開卷導板引導展開后,進入軋機進行軋制。開卷時鋼卷的帶頭引導是開卷的主要處理任務,只要將帶頭平順地經軋機引入卷取機,后續帶鋼就會被牽引進行軋制。現有的開卷伸縮導板,一般是在導板頭部設置鏟頭,開卷時將鏟頭伸到帶頭處,鏟起帶頭,再配合開卷機轉動,將帶頭導出,但是遇到對表面質量要求高的薄帶鋼等產品時,鏟頭的撞擊和摩擦,會對帶鋼表面造成劃傷,影響了帶鋼的成材率。因而,有必要針對表面質量要求高的薄帶鋼,開發一種新的開卷伸縮導板。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帶接觸輥的開卷伸縮導板,在薄帶鋼開卷時不會對帶鋼產生劃傷。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采取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帶接觸輥的開卷伸縮導板,包括缸體鉸接于底座上的液壓缸,液壓缸的缸頭上端鉸接有擺動導板,擺動導板后端部鉸接于后續處理設備;擺動導板外側通過滑動副裝配有伸縮導板框架,在伸縮導板框架上端固定有伸縮導板,在擺動導板內部安裝有伸縮油缸,伸縮油缸的缸體固定于擺動導板的內壁上,伸縮油缸的缸頭連接于伸縮導板框架的前端部內側,在伸縮導板框架的前端部外側固定有輥座,在輥座上固定安裝芯軸,在芯軸外側套裝有可以繞芯軸自由滾動的輥筒。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導板的前端部向接觸輥輥筒彎曲。
進一步的,所述伸縮導板的前端部彎曲面之上設有保護導板的帶頭托板。
有益效果:
由于在伸縮導板前端設置了接觸輥,在對薄帶鋼開卷時,通過接觸輥與薄帶鋼的弧面接觸,并可隨著帶卷的轉動而自由轉動,減少了對帶卷的磕碰和擦傷,提高帶材生產成材率。
在伸縮導板的彎曲面之上設置帶頭托板,可以避免因帶頭端部不齊插入導板中,無法繼續開卷。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接觸輥剖面圖;
圖3為接觸輥的正面局部放大圖;
圖中:1.底座,2.液壓缸,3.擺動導板,4.伸縮油缸,5.伸縮導板,6.帶頭托板,7.輥筒,8.芯軸,9.伸縮導板框架,10.輥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做詳細描述。
如圖1~3所示,一種帶接觸輥的開卷伸縮導板,包括缸體鉸接于底座1上的液壓缸2,液壓缸2的缸頭上端鉸接有擺動導板3,用以推動擺動導板3做上下運動,擺動導板3后端部鉸接于后續處理設備;擺動導板3外側通過滑動副裝配有伸縮導板框架9,在伸縮導板框架9上端固定有伸縮導板5,在擺動導板3內部安裝有伸縮油缸4,伸縮油缸4的缸體固定于擺動導板3的內壁上,伸縮油缸4的缸頭連接于伸縮導板框架9的前端部內側,利用伸縮油缸4帶動伸縮導板框架9運動,使得伸縮導板5在擺動導板3外側前后滑動;在伸縮導板框架9的前端部外側固定有輥座10,在輥座10上固定安裝芯軸8,在芯軸8外側套裝有可以繞芯軸8自由滾動的輥筒7,該輥筒7沒有驅動裝置和圓周轉動方向的限制裝置。
如圖3所示,所述伸縮導板5的前端部向接觸輥輥筒7彎曲,可以在帶頭開出后,在帶頭下垂前,引導帶頭順著導板平面,導向后續的帶鋼處理設備;所述伸縮導板5的彎曲面之上設有保護導板5的帶頭托板6。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為:
每次薄帶鋼卷到達開卷位置后,液壓缸2推動擺動導板3抬起到合適角度,伸縮液壓缸4推動伸縮導板5伸出,使得接觸輥輥筒7與薄帶鋼卷輕微接觸。開卷機開始順著開卷方向轉動鋼卷,帶鋼的帶頭由于自然張力而翹起,順著伸縮導板導向后續處理機組。在此過程中,接觸輥輥筒7與鋼卷保持弧面接觸,并隨著鋼卷的轉動而轉動。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經中國重型機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9127.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果園防雨式驅鳥裝置
- 下一篇:生物識別驅逐裝置以及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