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及其控制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98926.3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710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蔣志遠 | 申請(專利權)人: | 蔣志遠 |
| 主分類號: | C02F1/00 | 分類號: | C02F1/00;C02F103/0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創遇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577 | 代理人: | 呂學文;朱紅濤 |
| 地址: | 833699 新疆維吾爾自治*** | 國省代碼: | 新疆;6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純水 機濃水 回收 互換 系統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及其控制方法,所述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包括:純水機、單向止回閥和第一高壓開關,所述純水機的濃水出口經由濃水排水管連接至第一高壓開關,所述純水機與第一高壓開關之間的濃水排水管上設置單向止回閥,從第一高壓開關引出的濃水出水管與常開電磁閥出水端連接的原水出水管并聯并連接至原水用水端,所述第一高壓開關出水口引出的濃水出水管在與原水常開電磁閥出水端連接的原水出水管并聯之前連接有水流開關或流量傳感器。本發明具有不限制濃水排放量,可簡單便捷的充分利用濃水;實現了濃水優先充分利用,同時使純水機能夠充分制水儲水。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凈水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術
RO凈水原理也稱RO逆滲透原理,RO逆滲透是一種通過目前國際流行的反滲透等辦法對原水進行過濾處理(物理法)后不添加任何化合物而生產出可供人類直接飲用的純凈水機器(也稱為終端凈水設備)。
其原理為:市政自來水通過入水口經過多級濾芯后分離出純凈水供飲用,過濾產生的濃縮水經過固定廢水比組合閥后流入下水道排放。以50G家用凈水系統為例:限流閥流量為每分鐘300CC,純凈水流量約每分鐘100CC左右(隨溫度變化),俗稱1∶3廢水;當冬季水溫降低純凈水與濃縮水排放比例可能高達1∶6甚至更高,浪費水更多。
為了提高對水資源的利用率,現有技術方案如下:
濃縮水脈沖排放節水技術:RO系統在工作狀態下,以間斷開啟關閉濃縮水排放的方式,通過控制排放時間實現對濃縮水與產水量進行控制,雖然達到了節水目的;但是,泵壓膜壓均不穩定,膜腔內濃差極化嚴重導致膜堵塞結晶,嚴重縮短純水機使用壽命。
縮小限流閥節水方式:較之現有限流閥采用一個流量更小的限流閥以實現更小的濃縮水排放量,具有節水作用,但是,原水水質差對RO膜壽命有影響,限流閥容易堵塞。
用容器對濃縮水存儲通過生活用水利用型:是切實可行的節水技術方案,只要存儲容器足夠大,節水效果很好。但是,一是占用空間大、二是成本高、三是安裝使用麻煩。
濃縮水與原水通過存儲容器混合循環制水,同時通過生活用水利用型:額外占用空間,管路及零部件增多,設計復雜,故障率高,并且排放濃水水堿含量增高,再過濾造成濾芯使用周期縮減和純水機使用壽命降低。
智能節水型:通過對原水TDS進行檢測,調整濃縮水的排放量,具有科學合理,有一定的節水效果,缺點是成本高,控制要求高,適用所有區域使用。
上述現有技術,在解決純水機費水的同時,均存在各自的缺陷,不利于大規模的推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及其控制方法,用以解決現有純水機在濃水回收方面所遇到的高成本、不便捷、影響壽命周期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一種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所述純水機濃水回收、直排與原水互換系統包括:純水機、單向止回閥和第一高壓開關,所述純水機的濃水出口經由濃水排水管連接至第一高壓開關,所述純水機與第一高壓開關之間的濃水排水管上設置單向止回閥,從第一高壓開關引出的濃水出水管與常開電磁閥出水端連接的原水出水管并聯并連接至原水用水端,所述第一高壓開關出水口引出的濃水出水管在與原水常開電磁閥出水端連接的原水出水管并聯之前連接有水流開關或流量傳感器,所述常開電磁閥的進水端通過原水進水管連接至原水主管,所述單向止回閥的導通方向由濃水排水管指向濃水出水管,所述純水機的純水出口經由純水排水管連接至純水桶,所述純水機與純水桶之間的純水排水管上設置有第二高壓開關。
進一步地,所述單向止回閥與第一高壓開關之間的濃水排水管上向外連接至濃水直排閥,所述濃水直排閥排水口連接至廢水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蔣志遠,未經蔣志遠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8926.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