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97955.8 | 申請日: | 2016-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8505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29 |
| 發明(設計)人: | 不公告發明人 | 申請(專利權)人: | 鄭州麗福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10G25/00 | 分類號: | C10G2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華仲龍騰專利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姜慶梅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高*** | 國省代碼: | 河南;4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脫硫劑 汽油 制備方法和應用 三乙烯二胺 高嶺石 水楊酸 紫蘇醇 含硫化合物 生產成本低 無二次污染 超聲處理 密封加熱 溶液攪拌 使用壽命 烯烴加氫 原料組成 再生性能 制備過程 超低硫 重量份 滴加 脫除 脫硫 煅燒 飽和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該脫硫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高嶺石21?29份、紫蘇醇1?5份、水楊酸3?7份、三乙烯二胺5?12份。將高嶺石粉碎,加入三乙烯二胺溶液密封加熱攪拌處理,然后滴加水楊酸、超聲處理,再加入紫蘇醇溶液攪拌至干、煅燒后即得脫硫劑。本發明使汽油在RON損失小于2.0的情況下,能夠得到硫含量在6μg/g以下的超低硫含量的汽油。本發明對硫的選擇性好、脫硫深度高,可在深度脫除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的同時,避免烯烴加氫飽和造成的辛烷值損失,使用壽命長,對環境較為友好,無二次污染,再生性能良好。本發明制備過程簡單,原料易得,生產成本低,適于工業化生產。
本申請為申請號2016111136269、申請日2016年12月07日、發明名稱“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分案申請。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汽油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
背景技術
汽油中的含硫化合物在燃燒后會生成硫氧化物SOx,能使汽車尾氣轉化系統催化劑中毒,進一步影響NOx、CO、CH的有效轉化,并且硫氧化合物排放到大氣中會形成酸雨污染環境。隨著人們對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環保法規也日漸嚴格,全球汽油硫含量的指標正日趨嚴格。同樣,我國車用汽油標準對硫含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就對我國煉油企業汽油脫硫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吸附脫硫法是諸多汽油脫硫技術中的一種,該法以噻吩、苯并噻吩等難于脫除的有機硫化合物為對象,對汽油進行深度脫硫。吸附脫硫法的原理是通過汽油與吸附劑的充分接觸,將汽油中的硫化物吸附在吸附劑上,從而達到降低汽油硫含量的目的。許多吸附劑都具有從汽油中脫除含硫、含氧或含氮極性有機化合物的能力,目前研究較多的汽油脫硫吸附劑主要為分子篩基脫硫吸附劑、金屬氧化物基脫硫吸附劑、活性炭基脫硫吸附劑等。傳統HDS技術在大量脫除汽油中硫化物的同時,也使汽油中的高辛烷值組分——烯烴加氫飽和,造成辛烷值的損失,再生性能差,因此開發具有較高脫硫活性、對汽油辛烷值影響較小且再生性能好的加氫脫硫技術成為當前加氫脫硫技術研究的熱點。此外,現有脫硫劑較多采用活性炭、ZSM-5等材料,高嶺石由于其自身的結構使其極少被采用。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及其制備方法和應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高嶺石21-29份、紫蘇醇1-5份、水楊酸3-7份、三乙烯二胺5-12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汽油制品脫硫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高嶺石23-27份、紫蘇醇2-4份、水楊酸4-6份、三乙烯二胺7-10份。
作為本發明進一步的方案:所述汽油制品脫硫劑,由以下按照重量份的原料組成:高嶺石25份、紫蘇醇3份、水楊酸5份、三乙烯二胺8份。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汽油制品脫硫劑的制備方法,由以下步驟組成:
1)將三乙烯二胺與其質量8.2倍的50%乙醇混合,制得三乙烯二胺溶液;將紫蘇醇與其質量1.1倍的乙醇混合,制得紫蘇醇溶液;
2)將高嶺石粉碎、過120目篩,然后加入三乙烯二胺溶液,升溫至73℃并在該溫度下密封攪拌處理2.2h,然后升溫至88℃并滴加水楊酸,滴加完成后在該溫度下超聲處理37min,超聲功率為900W,再加入紫蘇醇溶液并在99-101℃的溫度下攪拌至干,然后在440℃的馬弗爐中煅燒3.8h即得脫硫劑。
本發明另一目的是提供所述脫硫劑在汽油中的應用。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鄭州麗福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未經鄭州麗福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7955.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