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視頻編碼碼率控制幀層比特分配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7946.9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00431B | 公開(公告)日: | 2021-11-16 |
| 發明(設計)人: | 李強;許鶴;明艷 | 申請(專利權)人: | 重慶郵電大學 |
| 主分類號: | H04N19/146 | 分類號: | H04N19/146;H04N19/172;H04N19/184;H04N19/70 |
| 代理公司: | 重慶市恒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劉小紅 |
| 地址: | 400065 重*** | 國省代碼: | 重慶;50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視頻 編碼 控制 比特 分配 方法 | ||
1.一種視頻編碼碼率控制幀層比特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具體包括下列步驟:
步驟1、輸入視頻,對視頻的幀層圖像紋理進行分析,得到圖像信息熵EI,最小變換域絕對誤差之和SATD值;
步驟2、根據得到的EI和SATD值,以及R-λ模型碼率控制算法中幀層固定權重計算出各幀圖像的比特分配權重ωpic;
步驟3、根據公式(1)計算出幀層分配的比特數;
其中,TCurrPic是當前幀分配的比特數;TGOP是當前圖像組GOP分配的比特數;CodedGOP表示GOP中已編碼的比特數;ωpic為當前幀的比特分配權重;為GOP中所有未編碼圖像的比特分配權重;
步驟4、分析視頻編碼緩沖區的狀態,通過設置緩沖區充盈度,計算出緩沖區的反饋比特;
步驟5、根據步驟3計算出的幀層分配比特數TCurrPic和緩沖區的反饋比特ΔT,計算出當前幀應分配的比特數;
所述步驟4中緩沖區的反饋比特計算過程如下:
計算出已編碼圖像幀分配得到的目標比特數,計算已編碼圖像幀實際編碼過程中消耗的比特數,求該兩個比特數的絕對差和,然后通過公式(5)計算出緩沖區剩余的比特數;
其中,Tbufleft是緩沖區剩余比特數;i表示已編碼幀的序號;n是當前待編碼幀的序號;是當前圖像組GOP中已編碼圖像幀分配得到的比特數;是當前圖像組中已編碼圖像實際消耗的比特數;為了避免緩沖區溢出,在編碼一圖像幀之前,先設定一個目標緩沖級L,使得編碼完成后緩沖區充盈度盡量逼近該值,目標緩沖級L的計算公式如(6)所示;
L=μ×Bd (6)
Bd=R/f (7)
其中,系數μ為0~1之間的某個值;Bd為緩沖區的大小;R為信道速率,信道速率可預先在配置文件中設置;f為幀率;
緩沖區的反饋比特的計算公式如(8)所示;
ΔT=η×(L-Tbufleft) (8)
其中,ΔT表示緩沖區的反饋比特;系數η為0~1之間的某個值;L為目標緩沖級;Tbufleft表示緩沖區剩余比特數;
基于緩沖區充盈度分配的比特數TCurrPicbuf采用公式(9)計算得到;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視頻編碼碼率控制幀層比特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中的圖像信息熵EI采用公式(2)計算得到;
其中,p(x)是圖像x灰度級出現的概率,N為圖像最大的灰度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視頻編碼碼率控制幀層比特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的最小變換域絕對誤差之和SATD值由公式(3)計算得到;
其中,M為像素塊的行和列的像素個數,hi,j為像素塊經過哈達瑪變換后的對應值。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視頻編碼碼率控制幀層比特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中的幀層比特分配權重ωpic由公式(4)計算得到;
其中,EIi是當前幀圖像的信息熵;SATDi為當前幀圖像的最小變換域絕對誤差之和;表示當前幀圖像在R-λ模型碼率控制算法中幀層固定權重;a,b為加權系數,這兩個系數值大于0且小于1。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視頻編碼碼率控制幀層比特分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5通過采用基于綜合因子的分配權重,緩沖區反饋比特加權平均的方法,得到最終幀層比特的分配公式如(10)所示;
TCurrPicfal=γ×TCurrPic+(1-γ)×TCurrPicbuf (10)
其中,TCurrPicfal表示當前幀最終被分配的比特數;TCurrPic是根據基于綜合因子的分配權重為當前幀分配的比特數;TCurrPicbuf是基于緩沖區充盈度分配的比特數;γ為加權系數,其取值范圍在0~1之間,根據不同配置文件選取該值;
聯立公式(1)、(9)和(10),得到如(11)所示的TCurrPicfal的計算公式;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重慶郵電大學,未經重慶郵電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7946.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