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冷熱兼作模具鋼及其制造工藝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7910.0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8500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辛棟梅;張海軍;洪勇發;孫瑞謙;杜文華;默雄;米永旺;楊云峰;王紅 | 申請(專利權)人: | 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C38/24 | 分類號: | C22C38/24;C22C38/22;C22C38/02;C21D8/06;C21D1/18;C21D1/26;B22D17/00 |
| 代理公司: | 13120 石家莊國為知識產權事務所 | 代理人: | 郝偉<國際申請>=<國際公布>=<進入國 |
| 地址: | 050000 河北省石*** | 國省代碼: | 河北;1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冷熱 模具鋼 及其 制造 工藝 | ||
1.冷熱兼作模具鋼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利用中頻爐進行中頻冶煉,冶煉后出鋼,并在出鋼后進行爐外精煉;
噴射成形,獲得鋼錠;
對所述鋼錠進行初次退火,退火后出爐空冷;
對經過初次退火后的所述鋼錠進行熱變形鍛打,所述熱變形鍛打為自由鍛造方式,在鍛造時采用輕重輕的鍛造方法,所述熱變形鍛打的加熱溫度為1140-1160℃,保溫4-6小時,開鍛溫度1050℃,終鍛溫度為900℃;
對經過熱變形鍛打的圓坯進行車皮,并在車皮后進行二次鍛打,所述二次鍛打為自由鍛造方式,在鍛造時采用輕重輕的鍛造方法,鍛打的加熱溫度為1140-1160℃,保溫4-6小時,開鍛溫度1050℃,終鍛溫度為900℃;
對經過二次鍛打的棒材進行鍛后余熱退火,退火后出爐空冷;
對經過鍛后余熱退火的棒材進行淬火及多次回火,其中,淬火為分級預熱式淬火,一級預熱溫度為500-550℃,二級預熱溫度為850-900℃,奧氏體化溫度為1050-1120℃;回火溫度為540-560℃,回火時間為1小時,回火次數為3次,每次回火后工件冷卻至室溫;
所述鋼錠的化學組分按質量百分比計包括:
C:0.55-0.65%,Si:0.85-1.15%,Cr:3.7-4.4%,Mo:1.8-2.2%,V:1.3-1.7%,W:1.9-2.2%,余量為鐵和雜質。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兼作模具鋼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爐外精煉包括:
精煉時間為30-120分鐘,精煉時采用氬氣攪拌。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兼作模具鋼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噴射成形包括:
在爐外精煉溫度達到1620-1650℃時開始噴射,噴射霧化氣體為氮氣,霧化壓力為6-10bar,沉積距離為450-500mm,噴射溫度為1620-1580℃,轉速為40-60轉/分。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兼作模具鋼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次退火包括:
在880℃-920℃的溫度下保溫5-8小時;
以20℃/h的降溫速度降到550℃。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兼作模具鋼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鍛后余熱退火具體為:
在880℃-920℃的溫度下保溫5-8小時;
以20℃/h的降溫速度降到550℃。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冷熱兼作模具鋼的制造工藝,其特征在于:所述鋼錠的組分中C:0.57-0.63%,Si:0.9-1.1%,Cr:3.8-4.3%,Mo:1.9-2.1%,V:1.4-1.6%,W:2.0-2.1%。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河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7910.0/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臥式帶鋸木削收集結構
- 下一篇:一種物聯網智能配重塊振動平臺及其控制系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