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H酸生產工藝中脫硝工序的萃取方法及萃取劑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7622.5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3067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0-15 |
| 發明(設計)人: | 魏鐵明;黃勝勇;胡火炬 | 申請(專利權)人: | 湖北麗康源紡織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01D11/04 | 分類號: | B01D11/04 |
| 代理公司: | 武漢智嘉聯合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42231 | 代理人: | 黃君軍 |
| 地址: | 448200 ***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用于 生產工藝 中脫硝 工序 萃取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于H酸生產過程中脫硝工序的萃取方及萃取劑,屬于有機化工技術領域。首先配制萃取劑,萃取劑包括溶劑、稀釋劑和助溶劑,助溶劑為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溶劑為叔胺類溶劑,稀釋劑為磺化煤油、苯或甲苯中的一種或多種。然后采用該萃取劑萃取脫硝物,萃取后形成絡合層和無機酸水層;分出無機酸水層套用至H酸離析工序用,絡合層進行反萃,反萃取劑的添加至反萃形成的有機水相pH至7~9,脫硝物形成三鈉鹽,靜置分層,分出有機層,溶劑層套用。本發明萃取劑與脫硝物不反應,絡合效果好,分層容易,萃取劑損失量大大降低,將本發明應用于H酸的生產,不僅避免了大量廢水的產生,還節省了大量用氨量降低生產成本。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有機化工技術領域,更具體地,涉及一種用于H酸生產工藝中脫硝工序的萃取方法及萃取劑。
背景技術
H酸屬萘系染料化工的重要中間體,主要用于生產酸性,直接和活性染料,如酸性品紅6B、酸性大紅G、酸性黑10B、直接黑、活性艷紅K-2BP、活性紫K-3R、活性溶藍K-R等90余種,這些染料用于毛紡,棉織物的染色。
目前國內傳統工藝每噸H酸產品產生8-10噸T酸離析母液,其COD在50000mg/L,硫胺在235g/L左右,屬于高COD、高鹽份,難以進行常規的生化處理,需進行MVR脫鹽處理,處理成本過高。在當今環保高壓態勢下,國內一些研究機構及部分企業都在不斷探究新的生產工藝,但都處于小試的論證階段。
H酸生產工藝中脫銷工序脫硝物中含有大量無機酸,傳統工藝采用中和工序,大量使用氨水進行中和形成銨鹽,產生大量的廢水。現有技術通過萃取分離脫銷物中的8-硝基-1.3.6-萘三磺酸與無機酸有見報道,但是現有萃取劑普遍存在萃取效率偏低、萃取后不易分層、產生夾帶現象導致萃取劑損失嚴重的問題。
發明內容
針對現有技術的以上缺陷或改進需求,本發明提供了一種用于H酸生產工藝中脫硝工序的萃取方法及萃取劑,其中通過充分結合H酸生產工藝脫銷工序脫銷物的特點,針對脫銷物成分特點重新進行設計和改進,采用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作為助溶劑,配合溶劑和稀釋劑,萃取脫硝物中的有機相8-硝基-1.3.6-萘三磺酸,使之與脫硝物中的無機酸稀硫酸分離,為H酸的清潔生產及資源的循環利用提供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由此解決現有H酸脫硝工序萃取技術萃取率偏低、萃取后不易分層、產生相夾帶現象以及萃取劑再生利用成本高等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按照本發明的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H酸脫硝工序分離無機酸的萃取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1)配制萃取劑:
將溶劑、稀釋劑和助溶劑按照體積比1.5:(3~5):(0.2~0.8)混合配制成所述萃取劑;其中所述溶劑為叔胺類溶劑;所述稀釋劑為磺化煤油、苯或甲苯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助溶劑為2-乙基己基磷酸2-乙基己基酯;
(2)萃取:
將H酸脫硝工序產生的脫硝物與步驟(1)所述萃取劑按照體積比1~5:1混合后,在30~55℃條件下進行萃取,萃取后靜置分層,得到含有8-硝基-1.3.6-萘三磺酸的有機相和含有無機酸的水相;
(3)反萃:
將步驟(2)所述有機相和水相分離,將所述水相中的無機酸用于H酸離析工序;將所述有機相采用液堿進行反萃,反萃溫度為10~40℃;反萃后靜置分層,得到上層有機相和下層水相,所述上層有機相為萃取劑,所述下層水相為8-硝基-1.3.6-萘三磺酸三鈉鹽,將所述下層水相輸送至H酸還原工序。
優選地,所述溶劑、稀釋劑和助溶劑按照體積比1.5:(3~5):(0.3~0.6)混合。
優選地,所述溶劑、稀釋劑和助溶劑按照體積比1.5:4:0.5混合。
優選地,所述脫硝物的pH值為1~3。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湖北麗康源紡織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湖北麗康源紡織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7622.5/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