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7271.8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2367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11-20 | 
| 發明(設計)人: | 李占勇;陳前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 
| 主分類號: | F16F13/00 | 分類號: | F16F13/00;F16F9/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專利商標事務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彭雄 | 
| 地址: | 210016 江*** | 國省代碼: | 江蘇;3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輕型 機械 分子 彈簧 緩沖 裝置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尤其涉及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的主活塞腔和從活塞腔由高壓軟管和接頭連接,腔室內填充水;主活塞腔的主活塞承載,從活塞腔的從活塞受到彈簧施加的預緊力。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內所用的彈簧為碟簧。所述的機械分子彈簧以水為傳力介質,以主活塞、從活塞及預壓縮彈簧為承力元件。本發明提供了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其具有高承載能力,低固有頻率的特性,適用于低頻重載領域。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屬于隔振緩沖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在航空、航天、航海和車輛工程領域,振動始終是焦點問題之一。一般來講,振動會導致結構疲勞破壞,降低儀表設備使用性能,降低乘坐舒適性。在國防領域,強烈振動更是會影響武器裝備的生存力及戰斗技術性能。被動隔振技術因其簡單、低價、可靠等優點而得到應用廣泛,如金屬彈簧隔振器、金屬橡膠隔振器、橡膠隔振器、鋼絲繩隔振器、空氣彈簧隔振器等。但這些隔振器在低頻重載領域的隔振效果往往不能達到人們的預期,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就是重載下低固有頻率與小靜變形不可兼得的問題。分子彈簧隔振緩沖技術是采用水和具有納米級疏水微孔的多孔材料混合而成的分子彈簧功能材料作為隔振緩沖介質,利用水分子在高壓下可克服臨界壓強進入和逸出疏水微孔的現象,實現高靜低動的剛度特性,分子彈簧隔振緩沖技術特別適用于低頻重載隔振領域。分子彈簧介質的工作壓強相當高,達到20-80Mpa,故而動態密封技術難度較大。為克服這一技術難點,提出本發明。
發明內容
發明目的: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本發明提供一種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該隔振緩沖裝置具有高靜低動剛度特性、工作壓強低、尺寸小等特點,也特別適用于低頻重載隔振領域,與分子彈簧類似,可以解決現有技術中重載下低固有頻率與小靜變形不可兼得等技術瓶頸。
技術方案: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采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包括缸體、主活塞、碟簧、從活塞、端蓋、連通管,所述端蓋固定安裝在缸體上,而所述從活塞設置于端蓋與缸體之間形成的腔體內,其中,所述端蓋靠近缸體的端面上設有盲孔三,所述從活塞與盲孔三密封滑動配合,所述從活塞底部與盲孔三所圍成的腔體為從活塞腔;所述缸體遠離端蓋的端面上設有盲孔一,所述主活塞與盲孔一密封滑動配合,所述主活塞底部與盲孔一所圍成的腔體為主活塞腔,所述盲孔一底部上開設有貫通缸體的通孔一;所述缸體靠近端蓋的端面上設有盲孔二,所述碟簧設置于盲孔二內,且所述碟簧由從活塞壓緊;所述從活塞遠離端蓋的端面上設有盲孔四,所述盲孔四的底部設有貫通從活塞的通孔二,所述連通管連接通孔一、通孔二,進而連通主活塞腔和從活塞腔,所述主活塞腔、從活塞腔、連通管內填充有液體。
進一步地:所述端蓋遠離缸體的端面上設有貫通端蓋的通孔三,所述通孔三上安裝有堵頭。
優選的:所述缸體上設置有兩個以上的沉頭孔一,所述端蓋上設置有與沉頭孔一相對應的沉頭孔二,通過螺栓組件將沉頭孔一、沉頭孔二固定連接,進而將缸體、端蓋固定連接。
優選的:所述沉頭孔一沿缸體周向均勻分布。
優選的:所述沉頭孔一的個數為6個。
優選的:所述液體為水或礦物油。
本發明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申請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具有高靜低動剛度、工作水壓低、高度低等特點,應用范圍廣泛,特別適合應用于低頻重載隔振緩沖技術領域。
2.可以通過降低主活塞的截面積來降低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的工作剛度。
3.可以通過增加從活塞下端面的外徑來降低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的工作剛度。
4.可以通過增加碟簧的數量來降低輕型機械分子彈簧隔振緩沖裝置的工作剛度。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未經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7271.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