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低氣味殺菌微發泡耐刮擦尼龍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2325.1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03625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31 |
| 發明(設計)人: | 汪品洋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東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8L77/02 | 分類號: | C08L77/02;C08L51/06;C08L83/04;C08L45/00;C08K13/04;C08K3/36;C08K7/26;C08K3/34;C08K5/134;C08K5/526;C08J9/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精金石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470 | 代理人: | 張黎 |
| 地址: | 523527 廣東省東莞***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氣味 殺菌 發泡 耐刮擦 尼龍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低氣味殺菌微發泡耐刮擦尼龍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復合材料由尼龍6、相容劑、微球發泡劑、耐刮擦樹脂、低揮發性物質吸附劑、包履處理分解酶、納米光觸媒、潤滑劑、抗氧劑及熱穩定劑按重量份制備而成。本發明采用的低揮發性物質吸附劑的吸附能力非常強,可以有效阻止這種材料成型的部件產生低揮發性有害氣體;采用加入的包履處理分解酶、納米光觸媒將材料成型的部件產生的微量低揮發性有害氣體及該部件周邊環境產生的低揮發性有害氣體分解成無害的二氧化碳和水。尼龍6經過微球發泡處理具有更低的密度和吸水性、更高的彈性、更優異的抗震抗壓緩沖隔熱降噪性、更美的表面效果,符合汽車輕量化及人性化發展趨勢。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尼龍材料的改性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低氣味具有殺菌功能的微發泡耐刮擦尼龍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聚酰胺‐6又名聚已內酰胺,具有優良的耐磨性和自潤滑性,耐熱性和機械強度高,低溫性能優良,能自熄、耐油、耐化學藥品,彈性好,沖擊強度高,抗震吸噪,耐堿性優良,耐紫外線和日光,相對較小的密度,且易于加工,缺點是收縮率大,尺寸穩定性差。正由于以上諸多優點,尼龍6如今正在汽車配件生產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近年來國內有關車內空氣質量的消費者維權事件接連發生,車主對危害自身健康的“隱形殺手”——車內空氣污染的關注度持續升溫,據了解,車內空氣污染主要來自于皮革、紡織品、塑料配件、膠合劑等內裝飾材料,它們散發出的苯、甲醛、二甲苯等有毒氣體,對人體肝、腎、呼吸系統、造血器官、免疫功能等會造成嚴重危害。因此,只有大量的環保材料的應用才能從源頭上改善車內空氣質量。為此,國家環保部與質檢總局在2012年3月聯合發布了GB/T27630《乘用車內空氣質量評價指南》,該指南對車內主要的空氣污染物濃度作出了嚴格的規定。
尼龍復合材料一般含有一定的氣味,氣味來源主要是來自聚合過程中催化劑殘留、單體化合物生產過程中添加的溶劑殘留和加工過程中的熱氧降解產生的小分子化合物。其嚴重影響了車內空氣質量,嚴重傷害駕駛員和車內乘客的身體健康。上述缺點限制了尼龍復合材料的使用,尤其限制了尼龍在氣味性要求較高的制品上的使用,特別是在汽車內飾產品上的使用,因此必須要改善尼龍的氣味性能才能拓寬尼龍的應用范圍。
中國發明專利申請CN106479170A公開了一種低氣味、低散發、高耐磨高溫尼龍及其制備方法,公開了用疏水性耐高溫氣味吸附母粒吸附低VOC有害氣體,用接枝高分子季銨鹽的納米二氧化硅為抗菌劑殺滅細菌,但后者只具有殺菌能力,沒有處理低揮發性物質的作用。該技術的疏水性耐高溫氣味吸附母粒主要由耐高溫尼龍、硅藻土、活性炭、針狀沸石分子篩、蓖麻油酸鋅、抗菌劑、苯并呋喃酮類自由捕捉劑組成,硅藻土、活性炭、針狀沸石分子篩組成物理吸附劑,可以吸附有害小分子揮發性物質,蓖麻油酸鋅可以分解NH3、H2S及有機硫化物揮發性有害物質,具有除味作用。用接枝高分子季銨鹽的納米二氧化硅為抗菌劑具有吸附性,先將細菌吸附在材料表面,然后破壞其細胞膜使細菌死亡。但該技術消除低VOC有害氣體有方法主要是物理吸附,而物理吸附是有飽和性的,蓖麻油酸鋅只能分解一部分有害氣體,對甲醛等醛類及苯類無作用,使用的抗菌劑只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沒有消除低VOC有害氣體的作用,因此該技術的殺菌作用非常有限,而且由于疏水性耐高溫氣味吸附母粒與基體材料相容性差,影響了該技術所得材料的機械性能。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低氣味具有殺菌功能的微發泡耐刮擦尼龍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該材料具有低氣味性并具有殺菌功能、較低的密度、吸水性、優異的力學性能、良好的彈性、適宜的剛性、更優異的抗震抗壓緩沖隔熱降噪性、更高的尺寸精度、更美的表面效果、良好的加工性能等特點。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東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廣東技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2325.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