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馬鞍形鍛件的制造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92316.2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4694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7-06 |
| 發明(設計)人: | 劉翠俠;唐軍;胡維賢;李增樂;惠斌;薛強 | 申請(專利權)人: | 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1J5/08 | 分類號: | B21J5/08;B21J5/02;B21J1/06 |
| 代理公司: | 中國航空專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 地址: | 713801 陜西*** | 國省代碼: | 陜西;6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鍛件 復雜結構零件 整體鍛造 馬鞍形 成形 模鍛 胎膜 鍛造 生產效率 原有的 自由鍛 制備 制造 優化 | ||
本發明一種馬鞍形鍛件的制造方法屬于鍛造技術領域。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通過多次優化得到了最佳荒形的形狀及尺寸,通過采用自由鍛、胎膜鍛及模鍛相結合的辦法,得到形狀尺寸及性能均合格的產品,實現了復雜結構零件的整體鍛造成形。本發明的優點是該方法在原有的鍛造方法基礎之上,在模鍛之前,通過胎膜鍛得到所設計的荒形實現了此類復雜結構零件的整體鍛造成形,提高了該類鍛件的批量生產效率,同時,為該類鍛件的制備提供了一種新的選擇途徑。
技術領域
本發明一種馬鞍形鍛件的制造方法屬于鍛造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此類形狀復雜結構鍛件很難通過模鍛直接成形,通常通過簡化鍛件形狀進行模鍛,然后通過機械切削實現最終成行。然而模鍛聯合機械切削工藝,鍛造飛邊多,力能消耗高,后續機械切削量大,不僅消耗大量加工工時,而且破壞金屬流線分布,削弱了產品機械性能,很難達到此類零件的使用性能要求。同時,不利于當前國家對于工業減排和低碳制造目標的實現。因而本文采用胎膜鍛預先成形及模鍛相結合的辦法,本辦法實現了復雜結構零件的整體鍛造成形,鍛件金屬纖維隨產品形狀分布,組織均勻,晶粒細化,形狀規則,可滿足其特殊的使用性能要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解決了此受力架在實際生產中常存在組織分布不均勻、流線分布不合理等缺陷所導致的報廢。使得鍛制的荒形在后續模鍛中能夠完全充滿模具的型腔,實現了此類復雜結構零件的整體鍛造成形,提高了該類鍛件的批量生產效率。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馬鞍形鍛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采取以下步驟:
1)對胎模、墊塊及沖頭進行預熱,使其溫度達到200℃~300℃;
2)對圓柱形的棒料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150℃±20℃,并保溫60min±10min;
3)對步驟2得到的棒料沿其軸向進行鍛造,使其高度尺寸達到270±5mm;再沿棒料的徑向進行鍛造,使其徑向尺寸達到210±5mm,得到坯料;
4)對步驟3得到的坯料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150℃±20℃,并保溫70min±10min;
5)對步驟4得到的坯料進行胎模鍛造成型。
對步驟1中所述的胎模、墊塊及沖頭溫度預熱到300℃。
對步驟2中所述的圓柱形的棒料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150℃,并保溫60min。
對步驟4中所述的坯料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150℃,并保溫70min。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辦法實現了復雜結構零件的整體鍛造成形,鍛件金屬纖維隨產品形狀分布,組織均勻,晶粒細化,形狀規則,可滿足其特殊的使用性能要求,提高了該類鍛件的批量生產效率。而且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馬鞍形鍛件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采取以下步驟:
1)對胎模、墊塊及沖頭進行預熱,使其溫度達到200℃~300℃;
2)對圓柱形的棒料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150℃±20℃,并保溫60min±10min;
3)對步驟2得到的棒料沿其軸向進行鍛造,使其高度尺寸達到270±5mm;再沿棒料的徑向進行鍛造,使其徑向尺寸達到210±5mm,得到坯料;
4)對步驟3得到的坯料進行加熱,使其溫度達到1150℃±20℃,并保溫70min±10min;
5)對步驟4得到的坯料進行胎模鍛造成型。
對步驟1中所述的胎模、墊塊及沖頭溫度預熱到300℃。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未經陜西宏遠航空鍛造有限責任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2316.2/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改善GH901模鍛件組織的鍛造方法
- 下一篇:金屬手機殼熱擺輾成形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