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操作識別裝置、識別方法及具有該裝置的智能終端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92251.1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3272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08 |
| 發明(設計)人: | 鐘光華;宋剛 | 申請(專利權)人: | 南昌黑鯊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F3/041 | 分類號: | G06F3/041;G06F3/0354;G06F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 11352 | 代理人: | 李佳銘;沈汶波 |
| 地址: | 330008 江西省南昌市青山*** | 國省代碼: | 江西;36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采樣通道 驅動通道 操作識別裝置 信號讀取單元 操作識別 掃描陣列 智能終端 信號源 操作接收單元 帶通濾波器 電氣節點 方案實施 輸入設備 有效減少 觸摸板 觸摸屏 延時 發送 應用 | ||
1.一種操作識別裝置,包括操作接收單元、由至少一個驅動通道和至少一個采樣通道組成的掃描陣列及至少一個信號讀取單元,所述驅動通道與所述采樣通道交叉組成至少一個電氣節點,所述信號讀取單元與所有采樣通道連接并獲取所有采樣通道上的電信號,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識別裝置還包括:
至少一個信號源,所述信號源與每一驅動通道連接,同時向所有驅動通道發送電信號,其中至少兩個驅動通道的電信號為不同頻率;
所述信號讀取單元包括至少一個帶通濾波器,獲取每一采樣通道的電信號;
所述操作接收單元接收一用戶操作后,所述掃描陣列上與所述用戶操作對應位置的至少一個電氣節點被導通,被導通的電氣節點對應的驅動通道與采樣通道構成電氣通路,所述信號讀取單元獲取所有采樣通道上的電信號,根據獲取的電信號所在的采樣通道及所述電信號的頻率判斷所述電氣通路的位置,從而識別所述用戶操作的位置。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號讀取單元的數量與所述采樣通道的數量相等,與所述采樣通道一一對應布設。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操作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號讀取單元為一個,所述操作識別裝置還包括一組切換開關,每一采樣通道通過一切換開關與所述信號讀取單元連接;
所述信號讀取單元通過所述切換開關逐一獲取每一采樣通道的電信號。
4.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操作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
相鄰驅動通道上的電信號的頻率間隔大于一頻率閾值。
5.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操作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接收單元為按鍵;
所述用戶操作為按壓操作;
所述信號源同時向每一驅動通道發送不同頻率的電信號。
6.如權利要求1-3任一項所述的操作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接收單元為觸摸屏;
所述用戶操作為觸摸操作;
所述信號源同時向每一驅動通道發送不同頻率的電信號。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操作識別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識別裝置還包括:
模數轉換器,與所述信號讀取單元連接,將所述電信號轉換為包含了觸摸操作區域面積和像素點信息的數字信號。
8.一種操作識別方法,基于一操作識別裝置實現,所述操作識別裝置包括操作接收單元、由至少一個驅動通道和至少一個采樣通道組成的掃描陣列及至少一個信號讀取單元,所述驅動通道與所述采樣通道交叉組成至少一個電氣節點,所述信號讀取單元與所有采樣通道連接并獲取所有采樣通道上的電信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識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S101:所述操作識別裝置內的信號源同時向所有驅動通道發送不同頻率的電信號,其中至少兩個驅動通道的電信號為不同頻率;
S102:當所述操作接收單元接收一用戶操作時,所述掃描陣列上與所述用戶操作對應位置的電氣節點被導通,被導通的電氣節點對應的驅動通道與采樣通道構成電氣通路;
S103:所述信號讀取單元獲取每一采樣通道的電信號;
S104:識別每一采樣通道的電信號的頻率;
S105:根據步驟S103及步驟S104中獲取的電信號所在的采樣通道及所述電信號的頻率判斷所述電氣通路的位置,從而識別所述用戶操作的位置。
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操作識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信號讀取單元的數量與所述采樣通道的數量相等,與所述采樣通道一一對應布設;每一所述信號讀取單元內包括至少一個帶通濾波器;
步驟S103中,所有信號讀取單元同時獲取對應的采樣通道的電信號;
步驟S104中,每一信號讀取單元通過所述帶通濾波器將每一采樣通道的電信號濾除為至少兩個頻率范圍并識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南昌黑鯊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南昌黑鯊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225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