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高速鐵路聲屏障錨固用水泥基自愈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90624.1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17355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1 |
| 發明(設計)人: | 陳劍;梁勇;劉自力 | 申請(專利權)人: | 成都東藍星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28/06 | 分類號: | C04B28/06;C04B38/10;C04B111/20;C04B111/3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國省代碼: | 四川;5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高速鐵路 屏障 錨固 水泥 自愈 復合材料 及其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提供一種高速鐵路聲屏障錨固用水泥基自愈復合材料,包括下述按百分比計的下述成分:硅酸鹽水泥30%~55%,硫鋁酸鹽水泥或鋁酸鹽水泥10%~30%,礦物摻合料5%~10%,改性纖維0.3%~1%,減水劑0.1%~0.6%,防沉劑0.03%~0.12%,發泡劑0.01%~0.05%,混凝土膨脹劑3%~5%,消泡劑0.05%~0.1%,自修復組分:0.5%~2%,其余為石英砂,所述的自修復組分為速溶硅酸鈉和硬脂酸鋁的一種或兩種。該復合材料強度高,具有自愈自修復功能,能有效解決混凝土早期塑形開裂及后期干縮開裂問題,具有優良的增強增增韌效果。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建筑材料技術領域,特別涉及高速鐵路聲屏障錨固用水泥基自愈復合材料及其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高速鐵路在運行過程中,車體內部、動力設備內部、輪軌之間以及車身與空氣之間因摩擦而產生巨大的噪聲,是對線路附近聲波污染的主要來源。對此國內外最通行、最有效的處理辦法,是在線路兩側安裝聲屏障進行半主動防治。聲屏障通常沿鐵路平行方向布置,具有一定強度與高度,緊靠線路噪聲聲源,具有阻抗消聲的功能,是目前一般情況下阻隔、消減車輛運行噪聲最有效的技術手段。鐵路車輛運行過程中,特別是列車高速運行的客運專線鐵路,時速高達300公里以上,其噪聲分貝等級對周邊環境產生嚴重影響
國內外研究結果表明,當列車以250km/h速度行駛時,列車風就會產生脈動力作用在聲屏障上,聲屏障結構就要考慮疲勞影響。因此,高速鐵路聲屏障結構及與橋梁合理的連接方式,解決高速鐵路列車大密度、長期運行聲屏障結構疲勞問題,成為高速鐵路聲屏障設計的關鍵。作用在高鐵聲屏障上的荷載主要包括結構自重、風荷載、列車風引起的脈動力,還要考慮地震等因素對結構的作用力。
聲屏障立柱與基礎的連接方式決定了聲屏障結構整體的抗疲勞性能。國外初期建造的高速鐵路聲屏障,由于聲屏障立柱與基礎連接方式不合理,聲屏障使用一段時間后,產生底板松動、立柱變形加大等現象,造成聲屏障破壞,進而影響列車行車安全。
我國現有的高速鐵路聲屏障體系主要由聲屏障吸隔聲板、H型鋼立柱組成,其聲屏障吸隔聲板由吸隔聲混凝土或鋁合金制成,H型鋼立柱為型鋼制作,存在耐久性差、易開裂、抗腐蝕性差、抗局部沖擊荷載能力低、易折斷、維護工作量大等問題。高速鐵路聲屏障安裝主要有兩種方法:方法一采用在梁上預埋“U”形螺栓,使用螺母將H型鋼立柱連接于梁上,此法由于列車往復行進帶來的震動和脈動風壓、惡劣的室外環境,隨著時間的推移,H型鋼及螺栓螺母會逐漸銹蝕,連接會逐漸松動,存在安全隱患。方法二預先挖好樁基,在樁基內埋入鋼筋網與H型鋼立柱相連,采用工裝調整好立柱位置后,澆筑混凝土或重力砂漿,此法由于混凝土和重力砂漿為脆性材料,抗拉強度低,長時間處于列車及環境帶來的往復荷載條件下,易出現開裂破壞,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高速鐵路聲屏障錨固用水泥基自愈復合材料,該復合材料強度高,具有自愈自修復功能,能有效解決混凝土早期塑形開裂及后期干縮開裂問題,具有優良的增強增增韌效果。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采用以下技術方案:
高速鐵路聲屏障錨固用水泥基自愈復合材料,包括下述按百分比計的下述成分:硅酸鹽水泥30%~55%,硫鋁酸鹽水泥或鋁酸鹽水泥10%~30%,礦物摻合料5%~10%,改性纖維0.3%~1%,減水劑0.1%~0.6%,防沉劑0.03%~0.12%,發泡劑0.01%~0.05%,混凝土膨脹劑3%~5%,消泡劑0.05%~0.1%,自修復組分:0.5%~2%,其余為石英砂,所述的自修復組分為速溶硅酸鈉和硬脂酸鋁的一種或兩種。
所述速溶硅酸鈉和硬脂酸鋁合用時其使用比例為1∶1~1.5。
所述低堿硅酸鹽水泥的堿含量小于或等于0.6%,鋁酸三鈣含量低于8%,且強度等級為不低于42.5。所述的礦物摻合料為硅粉。
所述的減水劑為氨基高效減水劑、聚羧酸高效減水劑的一種或兩種。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成都東藍星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經成都東藍星新材料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0624.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