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對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處理的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90395.3 | 申請日: | 2017-12-0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2863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3-10 |
| 發明(設計)人: | 袁吉童;李曦;蔣震;冷政;燕雷鳴;向佳瑜;劉哲;曾維;田青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04B41/65 | 分類號: | C04B41/65 |
| 代理公司: | 上海正旦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00 | 代理人: | 張磊 |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 | 國省代碼: | 湖南;4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混凝土 表面 疏水 處理 方法 | ||
本發明涉及一種對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處理的方法。本發明通過將混凝土表面打磨,采用異丙醇溶液清洗制備出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增加與涂層的附著力;以甲基乙烯基二甲氧基硅烷與乙烯基三異丙氧基硅烷為單體,BPO為引發劑制備疏水樹脂,并以十七氟葵基三乙氧基硅烷或十七氟葵基三甲氧基硅烷物理改性硅烷樹脂增強其疏水性;以納米SiO2、納米CaCO3、微珠組成復合粉體加入改性后的疏水樹脂構造微納米結構得到超疏水涂料,通過硅烷偶聯劑對其粉體進行表面處理增加其分散性及與樹脂之間的相容性;采用噴涂等方式將超疏水涂料涂于粗糙化處理后的混凝土表面得到混凝土超疏水表面。該方法制備的混凝土超疏水表面工藝簡單,涂層與混凝土之間附著力優異,混凝土超疏水效果明顯,混凝土使用過程中無滲水現象。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混凝土與水泥制品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對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處理的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建筑行業的迅速發展,混凝土在整個建筑行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2016年其用量達到17.9億m3,成為建材之首,由于其用量極大,因而其質量對整個建筑工程質量起決定性作用。混凝土由于其表面親水,內部存在開孔孔隙以及裂縫的存在,從而成為一種極易滲水的材料。在整個建筑領域,每年由于混凝土的滲水問題引起工程維修成本巨大,嚴重時通過水帶入的有害物質進入混凝土內部會導致工程耐久性下降而引起質量安全事故。在大型地下工程、地下交通軌道工程以及樓頂屋面的混凝土防水抗滲已成為行業難點。
目前混凝土防水抗滲的措施主要有:通過降低混凝土水膠比與增加混凝土密實度,該方法雖在理論上可行,但由于實際施工的不規范導致實際效果不佳,同時該方法無法從根本上改變混凝土表面親水的屬性;其次噴涂聚氨酯類、環氧樹脂類防水涂料或鋪設瀝青類防水卷材,該方法在目前混凝土建筑工程領域應用較廣,但該法成本高,工藝繁雜,產品耐候性差,特別是防水卷材施工縫等防水薄弱處等問題難以解決,同時該法雖然可以使混凝土表面具有憎水效果,但無法獲得疏水與超疏水效果。
混凝土表面屬于親水表面,易吸水,其多孔的內部結構也導致混凝土極易被水滲透,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混凝土表面制備成超疏水表面可以有效控制混凝土結構的滲漏,因而本發明提出一種應用于混凝土的超疏水表面制備方法。
發明內容
為了實現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而解決易滲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種對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處理的方法。
本發明提出的對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處理的方法,具體步驟如下:
(1)混凝土表面處理
對混凝土澆筑成型后進行養護,28d驗收合格后采用打磨機對混凝土表面打磨,待打磨粗糙化處理后采用異丙醇溶液對打磨后的混凝土表面進行清洗;
所述混凝土表面處理方法在于構造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可提高其與涂層之間的附著力;
(2)微納米材料的表面處理
(2.1)所述微納米材料由納米SiO2、納米CaCO3和微珠按質量比(1-1.3):(1-2):(15-16.5)組成復合材料,其中納米SiO2平均粒徑為20-40nm、納米CaCO3平均粒徑為50-100nm,微珠平均粒徑為5-10um;
(2.2)將步驟(2.1)所述復合材料加入到盛有無水乙醇的燒杯中,將燒杯置于超聲波分散儀中超聲分散30min-60min,增加復合材料的分散度;
(2.3)將硅烷偶聯劑加入到的步驟(2.2)所得產物中,硅烷偶聯劑的加入量為復合材料質量的1%-1.3%,在高速攪拌速率下攪拌2-3h,期間無水乙醇會蒸發,根據實際情況補加無水乙醇,攪拌完畢后過濾得到表面同極性、分散均勻、無團聚的復合微納米級材料;
(3)對混凝土表面超疏水處理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建西部建設湖南有限公司;中建西部建設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90395.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