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89623.5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10019620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7-16 | 
| 發明(設計)人: | 易超;李西得;張康 | 申請(專利權)人: | 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 | 
| 主分類號: | G06F16/29 | 分類號: | G06F16/29;E21B49/00 | 
| 代理公司: | 核工業專利中心 11007 | 代理人: | 閆兆梅 | 
| 地址: | 100029 ***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氧化方向 層間 砂巖型鈾礦 地層 勘查技術 數據統計 鈾礦地質 砂巖 過渡帶 圖件 還原 編制 部署 研究 | ||
1.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1)、識別研究區氧化砂巖特征:
步驟(1.1)、通過對構造演化史、巖相古地理及古氣候的研究,確定區內氧化色及原生色;
步驟(1.2)、通過鉆孔巖心觀察,建立氧化砂巖與原生砂巖識別標準;
步驟(2)、數據統計及整理;
步驟(3)、圖件編制;
步驟(4)、判別層間氧化方向。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1)中,
氧化砂巖主要表現為紫紅色、磚紅色;
二次還原砂巖是早先的紫紅色、磚紅色氧化砂巖經深源油氣等還原性氣體二次改造而形成的,表現為綠色、灰綠色砂巖;
局部地區由于還原不徹底,仍保留了早先紫紅色、磚紅色氧化殘留,稱其為古氧化殘留砂巖。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1.2)中,
古氧化殘留砂巖顏色為紫紅色、磚紅色,粒度一般為細-粉砂巖,膠結程度較高,基本未見有炭屑、黃鐵礦等還原物質;
二次還原砂巖顏色表現為綠色、灰綠色,粒度一般為細-粗砂巖,膠結程度較弱,砂質疏松,極少見到炭屑、黃鐵礦等還原性物質;
原生砂巖顏色表現為灰色,粒度分布范圍廣,砂質疏松,膠結程度差,含有較多的炭屑及黃鐵礦等還原性物質;
所述古氧化殘留砂巖和二次還原砂巖均接受過早期的古層間氧化作用,統稱為古層間氧化砂巖。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2)的具體步驟為:分別統計研究區每個鉆孔中直羅組下段的古層間氧化砂巖厚度與所有類型砂巖的總厚度,并計算出古層間氧化砂巖厚度與砂巖總厚度的比值。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3)的具體步驟為:在ArcGIS軟件上編制古層間氧化砂巖厚度與砂巖總厚度比值的空間展布圖。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一種適用于砂巖型鈾礦層間氧化方向的判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驟(4)的具體步驟為:所述古層間氧化砂巖厚度與砂巖總厚度的比值越高,越靠近層間水供給源區,比值越低越靠近層間水的氧化前鋒;通過氧化砂巖厚度與全部砂巖厚度的比值在空間上的展布規律來大致判別層間水的氧化方向,進而分析氧化-還原前鋒線的展布規律及其與鈾礦化的關系。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未經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9623.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