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制備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87931.4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18270B | 公開(公告)日: | 2020-02-18 |
| 發明(設計)人: | 吳維澤;吳功翔;許德文;葉軍;吳小莉 | 申請(專利權)人: | 廣西百色興和鋁業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C22F1/04 | 分類號: | C22F1/04;C22C21/00 |
| 代理公司: | 南寧勝榮專利代理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26 | 代理人: | 關文龍 |
| 地址: | 533000 廣西壯族自*** | 國省代碼: | 廣西;45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新型 抗菌 食用 鋁箔 制備 方法 | ||
本發明公開了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制備方法,選用增加了Cu含量的8079A鋁合金作為制備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原料,其制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將鋁合金熔融液直接鑄軋成厚度為8.0~9.0mm的坯料;再經多道次冷軋,采用四次退火工藝:3.5~5.0mm時的均勻化退火,0.9~1.5mm時的中間退火,0.25~0.4mm時的低溫退火,0.006~0.015mm時的成品退火;使鋁箔表面到內部均勻彌散析出微細富銅相,從而獲得有優異抗菌能力的鋁箔。本發明提供的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制備方法能簡化生產工藝流程,避免污染;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解決了本公司沒有生產卷覆膜專門設備的問題。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鋁箔加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制備方法。
背景技術
現有的應用于空調管道、熱交換器,藥品包裝的抗菌鋁箔都是采用在鋁箔表面涂布抗菌涂層來達到抗菌的效果。而鋁箔中的抗菌涂層在生產及包裝過程不可避免地存在被微生物污染的隱患;為了降低被污染的程度,對生產車間的潔凈度要求更高,而且抗菌涂料的生產成本較高。通過涂布抗菌涂層來達到抗菌效果對生產設備有較高的要求,而本公司沒有生產卷覆膜的專門設備,并且涂布抗菌涂層的抗菌鋁箔的生產流程復雜,增加了公司的生產成本。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在于提供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制備方法,通過采用四次熱處理工藝,使鋁箔表面到內部均勻彌散析出微細富銅相,從而獲得自身帶有抗菌能力的鋁箔。以解決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鋁箔表面沒有抗菌作用,生產工序繁雜,在生產及包裝過程中可能被污染的問題;且克服了本公司沒有生產覆膜卷的專用設備的難題。
本發明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新型抗菌食用鋁箔的制備方法,其具體操作步驟包括:
(1)將鋁合金各成分原料加入到熔煉爐中進行熔煉,得到鋁合金熔融液;
(2)將鋁合金熔融液輸入到鑄軋機中,鑄軋成厚度為8.0~9.0mm的坯料,并冷卻至室溫;
(3)在鑄軋坯料經冷軋機冷軋至厚度為3.5~5.0mm時,進行第一次退火處理;
(4)經第一次退火后的鋁卷冷卻到室溫后,分道次依次冷軋至厚度為1.6~2.0mm、0.9~1.5mm;
(5)將冷軋至厚度為0.9~1.5mm的鋁卷進行第二次退火處理;
(6)經第二次退火后的鋁卷冷卻到室溫后,分道次依次冷軋至厚度為0.85mm、0.45mm、0.25~0.4mm;
(7)將冷軋至厚度為0.25~0.4mm的鋁卷進行第三次退火處理;
(8)經第三次退火后的鋁卷冷卻到室溫后,分道次依次冷軋至厚度為0.18~0.22mm、0.1~0.16mm、0.05~0.08mm、0.035mm、0.018~0.03mm;
(9)將厚度為0.018~0.03mm的鋁箔進行雙合軋制至厚度為0.006~0.015mm;
(10)將軋制至成品厚度0.006~0.015mm時的鋁箔進行第四次退火處理,制得新型抗菌食用鋁箔。
進一步地,步驟(3)中所述的第一次退火處理為均勻化退火,退火溫度為520~620℃,保溫時間為17~22h。
進一步地,步驟(5)中所述的第二次退火處理為中間退火,該退火工藝分兩步進行:
1)在480~550℃的溫度下保溫6~11h;
2)在380~450℃的溫度下保溫6~12h。
進一步地,從480~550℃降溫至380~450℃所用的時間是1.5~2.5h。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廣西百色興和鋁業有限公司,未經廣西百色興和鋁業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7931.4/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