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試油裝置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82801.1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915130B | 公開(公告)日: | 2022-02-01 |
| 發明(設計)人: | 郭秀庭;強華;劉洋;李曉祥;胡洪亮;曾曉輝;卜文杰 | 申請(專利權)人: | 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21B49/08 | 分類號: | E21B49/08;E21B47/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11138 | 代理人: | 周莉 |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試油 裝置 方法 | ||
1.一種試油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裝置包括:試油管柱(1)、節流件、撞擊棒;
所述試油管柱(1)包括:通過多個油管(2)自上而下順次連通的定位短節(101)、節流閥(102)、壓力計托筒(103)、封隔器(104)、負壓開孔組件(105)、投棒起爆器(106);
設置在所述投棒起爆器(106)下端的射孔槍(107);
所述節流件用于投放至所述節流閥(102)內,對流經所述節流閥(102)的測試層產出樣品進行節流;
所述撞擊棒用于穿過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后撞擊所述投棒起爆器(106),使所述投棒起爆器(106)對所述射孔槍(107)點火;
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在受到所述撞擊棒的撞擊后與測試層連通;
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包括:殼體(1051)和滑套(1052);
所述殼體(1051)下部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一過液孔(10511),所述第一過液孔(10511)上方和下方的所述殼體(1051)內壁上分別設置有內環形凸塊(1054)和內環形限位臺階(1053);
所述滑套(1052)通過第一剪切銷釘(1055)固定在所述殼體(1051)上;且所述滑套(1052)的外壁上設置有外環形凸塊(1056),所述內環形凸塊(1054)和所述外環形凸塊(1056)分別與所述滑套(1052)和所述殼體(1051)密封接觸;
所述外環形凸塊(1056)位于所述內環形凸塊(1054)的上方,且兩者之間的所述滑套(1052)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二過液孔,所述第二過液孔通過第二剪切銷釘(1057)實現封堵;
所述滑套(1052)下部的側壁上設置有第三過液孔(10521),所述第一剪切銷釘(1055)和所述第二剪切銷釘(1057)被剪斷后,所述滑套(1052)向下運動至與所述內環形限位臺階(1053)相抵,使所述第一過液孔(10511)與所述第三過液孔(10521)相對。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節流件上設置有縱向節流孔,側壁上設置有彈性凸塊;
所述節流閥(102)內設置有與所述彈性凸塊相適配的卡槽;
所述彈性凸塊與所述卡槽配合,用于使所述節流件與所述節流閥(102)卡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試油管柱(1)還包括:減震器(108),與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的上端通過所述油管(2)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試油管柱(1)還包括:反循環閥(109),與所述定位短節(101)的下端通過所述油管(2)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短節(101)、所述節流閥(102)、所述壓力計托筒(103)、所述封隔器(104)、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所述投棒起爆器(106)、所述減震器(108)、所述反循環閥(109)均與所述油管(2)螺紋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隔器(104)為RTTS封隔器。
7.利用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裝置進行試油作業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將試油管柱(1)下入井筒內,通過定位短節(101)定位待測試位置,在所述待測試位置處坐封封隔器(104),并向所述試油管柱(1)內投入撞擊棒,使所述撞擊棒撞擊并穿過負壓開孔組件(105),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在受到所述撞擊棒的撞擊后與測試層連通;
所述撞擊棒在穿過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后撞擊到投棒起爆器(106),利用所述投棒起爆器(106)對射孔槍(107)點火,以使所述射孔槍(107)對所述測試層進行射孔,在此過程中,向節流閥(102)內投放節流件,以對流經所述節流閥(102)的測試層產出樣品進行節流;
待所述射孔槍(107)完成射孔后,所述測試層產出樣品通過所述負壓開孔組件(105)進入所述試油管柱(1),并沿所述試油管柱(1)排至地面,獲取所述測試層產出樣品,在此過程中,通過壓力計托筒(103)獲取井下壓力,完成試油作業。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2801.1/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