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高耐磨軸承套及其制備工藝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82733.9 | 申請日: | 2017-11-28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44311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8 |
| 發明(設計)人: | 周棟 | 申請(專利權)人: | 余姚市奧祥軸承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23P15/00 | 分類號: | B23P15/00;F16C33/12;F16C33/14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315480 浙江省寧***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耐磨 軸承 及其 制備 工藝 | ||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耐磨軸承套及其制備工藝,該高耐磨軸承套化學成分包含C、Si、Mn、Ni、Cr、Nb、Mo、v、Cu、復合稀土及余量的Fe;對高耐磨軸承套配料即將高耐磨軸承的化學成分放入容器中并開啟攪拌器緩慢攪拌充分混合均勻待用,然后依次進行模具成型?粗車、穩定、精車工序?粗磨工序?銑、車工序?精磨成型工序,得到軸承套成品;該軸承套耐磨性好,強度高,尺寸精確,制備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高。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軸承套及其制備工藝,特別涉及一種高耐磨軸承套及其制備工藝。
背景技術
軸承是機械中的重要支撐部件,許多機械,如金屬切削機床、汽輪機、電動機、發電機、內燃機等,其主軸軸承對于機械的運動、功能、作用與效率具有直接制約作用,直接決定著機器的質量和壽命。軸承套是軸承中的一個零件,軸承套是常用的機械運動部件,常見的軸承套與滑動軸之間加以液體潤滑油潤滑。
目前,對于一些難以維修、拆卸或價值較高的傳動軸,為了保護傳動軸在作業時不受磨損,在設計過程中會在傳動軸外面安裝軸承套,軸承套的安裝和維修相對比較方便,但現在的軸承套通常會發生安裝精密度不高、密封性能不夠好的情況,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軸承套的耐磨性不好造成的,軸承套的耐磨性不好會對作業的進度產生影響,進一步會影響到企業的經濟效益。
傳統的軸承套以粉末冶金鐵基為材質制備而成,在長期使用過程會出現銹蝕和輪滑油凝固等現象,導致軸承卡死,為了防止銹蝕、降低摩擦,延長使用壽命,降低生產成本,需要采用以復合材料為基材的軸承套取代以鐵為基材的軸承套。開發一種復合型基材的耐磨軸承套,不僅可以增強軸承套的使用壽命,也可以大幅減少機器運作工程中供油的頻率和次數。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以上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點,提出一種高耐磨軸承套機器制備工藝,該軸承套耐磨性好,強度高,尺寸精確,制備工藝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低,效率高。
本發明解決以上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高耐磨軸承套,其重量百分比化學成分為:C:1-5%,Si:0.3-0.5%,Mn:0.5-0.8%,Ni:5-8%,Cr:10-13%,Nb:0.45-0.60%,Mo:0.5-0.8%,v:0.0018-0.0022%,Cu:15-20%,復合稀土:0.2-0.5%,余量為Fe;
復合稀土中,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組分:鑭:30-35%,鈰:11-14%,鐠:16-19%,鏑:13-15%,鈥:8-10%,釓:5-8%,釔:8-10%,以上復合稀土各組分之和為100%。
本發明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是:
前述高耐磨軸承套中,該高耐磨軸承套的重量百分比化學成分為:C:1%,Si:0.5%,Mn:0.6%,Ni:7%,Cr:10%,Nb:0.60%,Mo:0.8%,v:0.0022%,Cu:20%,復合稀土:0.2%,余量為Fe;
復合稀土中,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組分:鑭:35%,鈰:12%,鐠:18%,鏑:13%,鈥:9%,釓:5%,釔:8%。
前述高耐磨軸承套中,該高耐磨軸承套的重量百分比化學成分為:C:5%,Si:0.4%,Mn:0.5%,Ni:5%,Cr:11%,Nb:0.45%,Mo:0.6%,v:0.0018%,Cu:15%,復合稀土:0.5%,余量為Fe;
復合稀土中,按重量百分比包括以下組分:鑭:32%,鈰:14%,鐠:16%,鏑:14%,鈥:8%,釓:7%,釔:9%。
前述高耐磨軸承套中,該高耐磨軸承套的重量百分比化學成分為:C:3%,Si:0.3%,Mn:0.8%,Ni:8%,Cr:13%,Nb:0.55%,Mo:0.5%,v:0.0020%,Cu:18%,復合稀土:0.3%,余量為Fe;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余姚市奧祥軸承有限公司,未經余姚市奧祥軸承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2733.9/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