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清潔能源充電樁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81689.X | 申請日: | 2017-12-07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96296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4-27 |
| 發(fā)明(設計)人: | 王煥松 | 申請(專利權)人: | 王煥松 |
| 主分類號: | B60L11/18 | 分類號: | B60L11/18;H02S20/3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國省代碼: | 湖北;42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清潔 能源 充電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充電樁技術領域,特別涉及一種清潔能源充電樁。
背景技術
太陽能清潔無污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且目前太陽能利用技術較為成熟;新能源汽車是指使用車載直流電,用電動機驅使車輪行駛,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各項要求的車輛。由于對環(huán)境影響相對傳統(tǒng)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也符合新型能源戰(zhàn)略要求。新能源汽車離不開充電樁,現(xiàn)有充電樁中的充電塊在插拔過程中因電壓影響容易產生電弧,電弧的產生容易造成使用者的觸電,對使用者具有一定的潛在危險會引發(fā)安全事故,造成人員傷亡,且現(xiàn)有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都是直接與市電性連接,消耗電能;如果能將太陽能利用在充電樁上,將解決城市能耗問題。
發(fā)明內容
本發(fā)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清潔能源充電樁,其能夠解決上述現(xiàn)在技術中的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發(fā)明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發(fā)明的一種清潔能源充電樁,包括設置在充電樁體中的電座以及用以與所述電座配合連接的充電塊,所述電座左端面上呈上下方向設置有向右延展的第一滑行槽和連電滑行槽,所述第一滑行槽和連電滑行槽之間相通有齒形輪槽,所述齒形輪槽中通過旋轉軸可旋轉地設置有傳導齒形輪,所述電座中設置有第二滑行槽,所述第二滑行槽底部左端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滑行槽相通的左槽室,所述第二滑行槽底部右端設置有向下延展且與所述第一滑行槽和連電滑行槽相通的右槽室,所述第二滑行槽頂端壁中設置有開鎖裝置,所述右槽室右端壁上設置有限行槽,所述連電滑行槽中設置有可左右滑行且與所述傳導齒形輪底端齒合連接的第一滑行塊,所述第一滑行塊左右兩端面上對應設置有左上電頭和右上電頭,所述第二滑行槽中設置有可上下滑行的第二滑行塊,所述第二滑行塊底端面左側設置有與所述左槽室滑行配合連接的第一鎖合塊,所述第二滑行塊底端面右側設置有與所述右槽室滑行配合連接的右方塊,所述右方塊左端面底部設置有用以與所述右上電頭抵壓的第一連電塊,所述右方塊右端面中部設置有與所述限行槽滑行配合連接的限行塊,所述限行塊底端面上設置有第二連電塊,所述限行槽中還設置有與所述限行塊頂端面固定連接且用以將所述限行塊向下壓的壓簧,所述限行槽底端壁上設置有總上電頭,所述第二滑行塊頂端面中部設置有扣環(huán),所述充電塊右端面上部設置有與所述第一滑行槽配合連接的第二鎖合塊,所述第二鎖合塊頂端面右側設置有鎖合槽,所述充電塊右端面下部設置有用以與所述左上電頭抵壓的第三連電塊,所述充電塊左端設置有充電纜,所述充電纜連接到充電槍,所述新能源充電樁表面設置有操作窗口,所述操作窗口中設置有操作屏,所述操作屏上方設置有一排等間隔設置的充電指示燈,所述操作屏右下方設置有刷卡區(qū)域,所述操作屏左下方設置有按鍵盤,所述新能源充電樁底部固定設置有底座,所述新能源充電樁頂面左側設置有支撐座,所述新能源充電樁頂面右側設置有液壓缸,所述液壓缸中配合設置有液壓伸縮桿,所述支撐座上頂面設置有太陽能光伏板,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左端部與所述支撐座上頂面旋轉配合連接,所述太陽能光伏板右端底面與所述液壓伸縮桿頂端鉸接配合連接,所述太陽能光伏板下方設置有太陽能蓄電箱。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開鎖裝置包括容腔,所述容腔中通過傳導軸可旋轉地設置有轉盤,所述傳導軸左端與設置在所述容腔左端壁中的電動機動力連接,所述傳導軸右端與所述容腔右端壁可旋轉配合連接,所述轉盤與所述傳導軸固定連接,所述轉盤上纏設有粗繩,所述粗繩一端與所述轉盤固定連接、另一端與所述扣環(huán)固定連接,所述容腔中位于所述轉盤下方右側設置有限行柱,所述限行柱前后兩端分別與所述容腔前后兩端壁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二鎖合塊底端面上和所述第一滑行塊頂端面上分別設置有與所述傳導齒形輪齒合的齒形條,所述傳導齒形輪上下兩端均伸出所述齒形輪槽外以便于能夠與所述第二鎖合塊和所述第一滑行塊齒合,所述旋轉軸前后兩端分別與所述齒形輪槽前后兩端壁可旋轉配合連接,所述傳導齒形輪與所述旋轉軸固定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左上電頭與所述右上電頭電性連接,所述第一連電塊與所述第二連電塊電性連接,所述總上電頭與太陽能蓄電箱電性連接,所述第三連電塊與所述充電塊電性連接。
作為優(yōu)選的技術方案,所述第一滑行槽的左端設置有導行坡口,所述第一鎖合塊底端面設置有導行坡面。
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王煥松,未經王煥松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81689.X/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