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軟管型循環式一體化脫氮反應器及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78055.9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02533B | 公開(公告)日: | 2023-06-27 |
| 發明(設計)人: | 鄭平;李雪;郭磊艷;王梅曄;朱蕊馨;康達 | 申請(專利權)人: | 浙江大學 |
| 主分類號: | C02F3/30 | 分類號: | C02F3/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專利事務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傅朝棟;張法高 |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國省代碼: | 浙江;33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軟管 循環 一體化 反應器 方法 | ||
1.一種軟管型循環式一體化脫氮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反應器主體為環型軟管,設布水區I、反應區II、分離區III;布水區I包括進水管(1)、圓形濾網(2)、供氣針頭(3);反應區II包括好氧段(4)、缺氧段(5)、排氣管(6)、上導流管(7)、下導流管(8);分離區III包括三相分離器(9)、氣壓平衡管(10)、逆流出水管(11);
所述的布水區I中,進水管(1)位于反應器下部,連接于下導流管(8)上,開口向下,并與下導流管形成夾角;圓形濾網(2)設于進水管(1)內,位于進水管(1)與下導流管(8)連接的上口;供氣針頭(3)設在進水管(1)下口,伸入進水管(1)中央;
所述的反應區II中,排氣管(6)設在環型軟管左側頂部,開口垂直向上;以排氣管(6)為界,將環形軟管左邊部分設為好氧段(4),右邊部分設為缺氧段(5),好氧段(4)與缺氧段(5)的上部通過上導流管(7)相連,下部通過下導流管(8)連接;
所述的分離區III中,三相分離器(9)設在環型軟管右側頂部,呈梨形,底部膨大而上部收緊;三相分離器(9)下部與缺氧段(5)連接,頂部設氣壓平衡管(10),三相分離器(9)上部側壁設有逆流出水管(11),三相分離器(9)下部用作集泥室。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管型循環式一體化脫氮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反應器布水區I中,進水管(1)與下導流管(8)的軸線夾角α為30°;圓形濾網(2)的網孔直徑為0.5mm;供氣針頭(3)伸入進水管(1)中央長度為1~3cm。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管型循環式一體化脫氮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反應器垂直安置,反應區II中,反應區環形軟管長度與直徑之比為120:1;環形軟管分為好氧段(4)、缺氧段(5)、上導流管(7)、下導流管(8),四個區段體積比為11:11:2:2;上導流管(7)與水平線夾角β為10°;排氣管(6)的液位高于逆流出水管(11)的液位3~5cm。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軟管型循環式一體化脫氮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反應器分離區III中,三相分離器(9)的最大直徑與高度之比為2:5,最大直徑與最小直徑比為5:1,最大直徑為環形軟管直徑的5~8倍;三相分離器(9)頂部設氣壓平衡管(10),用于防止出水虹吸,三相分離器(9)上部留有頂空。
5.一種利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反應器的一體化脫氮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如下:反應區充填2/3容積的厭氧氨氧化顆粒污泥和氨氧化菌培養物,含氨廢水由蠕動泵經進水管(1)連續流入反應器,以圓形濾網(2)防止顆粒污泥倒流,以防進水管(1)被顆粒污泥堵塞;通過流量計調節氣量,使空氣以小氣泡的形態不斷從供氣針頭(3)上冒出,帶動顆粒污泥和含氨廢水的混合液垂直向上,進入反應區好氧段(4)進行短程硝化反應,單位反應區供氣速率高于4.5h-1,以保證提供足夠的循環動力,剩余尾氣由排氣管(6)排出;混合液經上導流管(7)進入缺氧段(5)發生厭氧氨氧化反應;借助進水、供氧和產氣所致的驅動力,推動混合液循環于反應區的好氧段(4)和缺氧段(5);部分混合液進入反應器分離區的三相分離器(9),氣體上逸到頂空,并從氣壓平衡管(10)釋放,顆粒污泥沉降到三相分離器(9)下部,依靠重力得以持留或返回缺氧段(5),沉清液從逆流出水管(11)排出;氣壓平衡管(10)用于連通反應區與大氣,平衡氣壓,防止產生出水虹吸現象。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浙江大學,未經浙江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8055.9/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