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管線路固定結構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76304.0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2822B | 公開(公告)日: | 2019-12-03 |
| 發明(設計)人: | 張榮俠;李娟;孫永鋒;王宜海;石志勇;李青龍 | 申請(專利權)人: | 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B60R16/02 | 分類號: | B60R16/02 |
| 代理公司: | 11252 北京維澳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立民;尚世浩<國際申請>=<國際公布>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線路 固定 結構 | ||
本發明涉及一種管線路固定結構,包括固定結構主體及配合結構;固定結構主體與配合結構滑動式卡接配合;固定結構主體包括固定結構本體及安裝卡扣,安裝卡扣固定于固定結構本體的外側;固定結構本體為圓弧形結構,在固定結構本體的一端的兩側近端部各設置有第一弧形槽;固定結構本體的另一端的端部設置有一弧形缺口,在弧形缺口內向外延伸有第一卡接結構。本技術方案通過固定主體結構及配合結構的形狀及結構,能夠保證同一個管線路固定結構同時提供多線路的固定。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于管路固定配件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管線路固定結構。
背景技術
線束是汽車上必不可少的部件,在汽車上將所有用電器連接起來,給電器件提供電源、地線以及用電器間的信號傳輸,所以線束在汽車上的裝配,特別是線束的固定就特別重要,而有些時候會有其他的管路和線束在同一固定點同時固定,而又必須和線束隔開一定的距離而避免線束和管路干涉而摩擦使線束或管路產生磨損,而引起車輛故障,嚴重的可能引起火災。
如圖1所示為現有技術的管線路固定結構,其主要是通過管夾結構01將管線路02固定,當有其他管線路同時從此處通過但又沒有其他的固定點時,就要用扎帶將其他管線路捆綁在現有固定好的管線路上。
現有技術方案中幾個管線路捆綁在一起,當捆綁的部件松動時隨著汽車額的運動管線路就會相互磨損,導致安全隱患。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管線路固定結構,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多管線路通過時,不能有效固定的問題。
本發明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管線路固定結構,包括固定結構主體及配合結構;所述固定結構主體與所述配合結構滑動式卡接配合;
所述固定結構主體包括固定結構本體及安裝卡扣,所述安裝卡扣固定于所述固定結構本體的外側。
所述固定結構本體為圓弧形結構,在所述固定結構本體的一端的兩側近端部各設置有第一弧形槽;
所述固定結構本體的另一端的端部設置有一弧形缺口,在所述弧形缺口內向外延伸有第一卡接結構;
在所述固定結構本體內側近所述第一弧形缺口處設置有凹槽;
在所述固定結構本體內側設置有向一端延伸的圓弧,所述圓弧包括第一圓弧和第二圓弧,所述第一圓弧的一端與所述固定結構本體連接,所述第二圓弧的一端與所述第一圓弧的另一端連接,在所述第二圓弧靠近另一端的外側面設置有L型孔,在所述L型孔的下方設置有凸起結構;所述L型孔與所述第一卡接結構卡接配合;所述凸起結構活動式插入所述凹槽內;
在所述第一圓弧遠離所述第二圓弧的一端延伸有一個安裝特征,所述安裝特征包括半圓形結構及弧形結構;所述半圓形結構一端與所述第一圓弧連接,另一端與所述弧形結構連接;
所述配合結構包括圓弧形的配合結構本體,在所述配合結構本體的兩側各設置有圓弧形擋板,
在每個所述圓弧形擋板的下端均設置有向另一圓弧形擋板方向延伸的擋塊,所述擋塊活動式卡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槽內;
在所述擋塊上設置有向所述配合結構本體的另一端延伸的第二卡接結構;所述第二卡接結構與所述固定結構本體的端部卡接配合。
在所述第一弧形槽至所述固定本體的端部設置有第二弧形槽;所述第一弧形槽與所述第二弧形槽之間形成第一臺階。
所述凹槽為三角形槽;所述凸臺為三角形凸臺。
在所述第一圓弧與所述第二圓弧的連接處的外側設置有銳角三角形結構。
所述安裝卡扣包括卡盤和卡接部。
所述配合結構本體的形狀與所述固定結構本體的形狀相同。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未經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6304.0/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