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內燃機系統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76293.6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150279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6-12 |
| 發明(設計)人: | 鄭新前;鄒望之;曾翰軒;王鈞瑩;林韻 | 申請(專利權)人: | 清華大學 |
| 主分類號: | F02B37/00 | 分類號: | F02B37/00;F02B41/10;F02B29/04;F01N5/02;F01N3/02;F01K25/10;F02G5/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陽光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張建綱 |
| 地址: | 100084***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渦輪 壓氣機 連通 內燃機 進氣口 內燃機系統 動力輸出 排氣口 做功 出口 轉動 內燃機廢氣能量 內燃機技術領域 渦輪增壓內燃機 驅動 進氣增壓 循環系統 曲軸 壓縮 第二軸 第三軸 第一軸 回收 保證 | ||
1.一種內燃機系統,其特征在于,包括:
內燃機(1),其上設置進氣口和排氣口;
第一渦輪(2),其入口連通到所述內燃機(1)的排氣口;
第一壓氣機(3),其入口連通大氣,出口連通到所述內燃機(1)的進氣口;
第二渦輪(4),其入口連通到第一渦輪(2)的出口;
第二壓氣機(5),其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二渦輪(4)的出口,所述第二壓氣機(5)的出口連通到大氣;
所述第一渦輪(2)通過第一軸系(6)與所述第一壓氣機(3)連接,用于驅動所述第一壓氣機(3)轉動進行壓縮做功;所述第二渦輪(4)通過第二軸系(7)進行動力輸出;所述內燃機(1)的曲軸通過第三軸系(8)與所述第二壓氣機(5)連接,用于驅動所述第二壓氣機(5)轉動進行壓縮做功。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渦輪(4)通過所述第二軸系(7)輸出動力給動力裝置。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裝置為發電機或所述內燃機(1)的曲軸。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中冷器(9),其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一壓氣機(3)的出口,所述中冷器(9)的出口連通到所述內燃機(1)的進氣口,用于冷卻所述第一壓氣機(3)排出的氣體,并增大所述內燃機(1)的進氣密度。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冷器(9)為風冷或水冷的換熱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
冷卻裝置(10),其設置在所述第二渦輪(4)和第二壓氣機(5)之間,用于冷卻所述第二渦輪(4)排出的氣體。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冷卻裝置(10)為第一換熱部件(101)、熱電轉換部件(102)、朗肯循環系統和有機朗肯循環系統中的至少一種。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換熱部件(101)的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二渦輪(4)的出口,所述第一換熱部件(101)的出口連通到所述第二壓氣機(5)的入口,用于冷卻所述第二渦輪(4)排出的氣體。
9.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熱電轉換部件(102)的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二渦輪(4)的出口,所述熱電轉換部件(102)的出口連通到所述第二壓氣機(5)的入口,用于冷卻所述第二渦輪(4)排出的氣體,并將吸收的熱能轉換成電能輸出。
10.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朗肯循環系統或有機朗肯循環系統包括:
第二換熱部件(103),其第一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二渦輪(4)的出口,所述第二換熱部件(103)的第一出口連通到所述第二壓氣機(5)的入口;
汽輪機(104),其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二換熱部件(103)的第二出口;
第三換熱部件(105),其入口連通到所述汽輪機(104)的出口;
泵(106),其入口連通到所述第三換熱部件(105)的出口,所述泵(106)的出口連通到所述第二換熱部件(103)的第二入口;
所述汽輪機(104)通過第四軸系(107)輸出動力;
所述朗肯循環系統或有機朗肯循環系統用于冷卻所述第二渦輪(4)排出的氣體,同時將吸收的熱量轉換成動力輸出。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清華大學,未經清華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6293.6/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