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閥蓋水壓試驗焊端浮動密封工裝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76267.3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7795722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3-13 |
| 發(fā)明(設計)人: | 杜應流;萬繼升;葉少和 | 申請(專利權)人: | 霍山嘉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16K27/08 | 分類號: | F16K27/08;G01M3/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輕創(chuàng)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11212 | 代理人: | 沈尚林 |
| 地址: | 237200 安徽*** | 國省代碼: | 安徽;3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水壓試驗 浮動 密封 工裝 | ||
技術領域
本發(fā)明涉及機械加工制造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閥蓋水壓試驗焊端浮動密封工裝。
背景技術
閥蓋廣泛應用于各類安全閥門上,閥蓋與閥體一樣都是承壓零件,在機械加工過后,必須閥蓋進行水壓試驗。這種閥蓋側壁上設有中孔,即安裝孔,一般常用水壓試驗方法是把中孔預加工為內(nèi)螺紋,此螺紋尺寸要比閥蓋成品內(nèi)孔尺寸小,再用螺紋棒繞生料對密封閥蓋中孔進行密封,進行水壓試驗,閥蓋水壓試驗后再對閥蓋中孔內(nèi)螺紋加工以達到成品尺寸,此種工藝過程增加了加工工序導致生產(chǎn)成本增加,螺紋連接密封閥蓋側壁上中孔,裝卸繁瑣,生產(chǎn)效率較低。
發(fā)明內(nèi)容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閥蓋水壓試驗焊端浮動密封工裝,其可以有效解決背景技術中所提到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xiàn)上述目的,本發(fā)明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閥蓋水壓試驗焊端浮動密封工裝,其包括徑向密封棒、定位封板、密封底板和上封板,所述徑向密封棒的側壁上設有密封槽且其一端面上設有定位棒,所述定位棒上開設有定位孔,所述密封底板上開設有導流孔一,密封底板的上端面設有定位凸臺和密封槽,所述定位封板上開設有導流孔二和與導流孔二相連通的導流孔三,定位封板的下端面設有定位凹槽,定位封板的上端面設有拉桿和密封槽,密封底板上的定位凸臺設置于定位封板上的定位凹槽內(nèi),所述導流孔一與導流孔二的軸線重合,所述拉桿的上端穿設于定位棒上的定位孔中,所述上封板上開設有導流孔四且其下端面上定位凸臺一,所述密封槽內(nèi)設有密封圈。
優(yōu)選地,所述導流孔二和導流孔三相互垂直。
優(yōu)選地,所述拉桿與定位孔之間為間隙配合。
優(yōu)選地,所述導流孔二和導流孔四的軸線均重合。
與現(xiàn)有技術相比,本發(fā)明的有益效果是:
將徑向密封棒安裝于待檢測零件右側安裝孔中,再將定位封板安裝于待檢測零件下端安裝孔中,并將拉桿的上端穿設于定位棒上的定位孔中,以對徑向密封棒進行定位,之后將上封板安裝于待檢測零件上端安裝孔中,本發(fā)明結構簡單、安裝使用方便。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fā)明實施例中一種閥蓋水壓試驗焊端浮動密封工裝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1、徑向密封棒,2、定位封板,3、密封底板,4、上封板,5、定位棒,6、定位孔,7、導流孔一,8、定位凸臺,9、導流孔二,10、導流孔三,10、導流孔三,11、定位凹槽,12、拉桿,13、導流孔四,14、定位凸臺一,15、密封圈,16、待檢測零件。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fā)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fā)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景l(fā)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chuàng)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發(fā)明保護的范圍。
請參閱圖1所示,一種閥蓋水壓試驗焊端浮動密封工裝,其包括徑向密封棒1、定位封板2、密封底板3和上封板4,所述徑向密封棒1的側壁上設有密封槽且其一端面上設有定位棒5,所述定位棒5上開設有定位孔6,所述密封底板3上開設有導流孔一7,密封底板3的上端面設有定位凸臺8和密封槽,所述定位封板2上開設有導流孔二9和與導流孔二9相連通的導流孔三10,導流孔二9和導流孔三10相互垂直,定位封板2的下端面設有定位凹槽11,定位封板2的上端面設有拉桿12和密封槽,密封底板3上的定位凸臺8設置于定位封板2上的定位凹槽11內(nèi),所述導流孔一7與導流孔二9的軸線重合,所述拉桿12的上端穿設于定位棒5上的定位孔6中,所述拉桿12與定位孔6之間為間隙配合,所述上封板4上開設有導流孔四13且其下端面上定位凸臺一14,所述密封槽內(nèi)設有密封圈15,所述導流孔二9和導流孔四13的軸線均重合。
操作過程:
將徑向密封棒1安裝于待檢測零件16右側安裝孔中,再將定位封板2安裝于待檢測零件16下端安裝孔中,并將拉桿12的上端穿設于定位棒5上的定位孔6中,以對徑向密封棒1進行定位,定位效果好,之后將上封板4安裝于待檢測零件16上端安裝孔中,檢測待測零件16內(nèi)腔密封性之前,使水流由導流孔一7進入,并依次由導流孔二9、導流孔三10進入待測零件16內(nèi)腔,最后由導流孔四13流出,從而確定待測零件16內(nèi)腔已被液體充滿,接下來將導流孔四13密封,并利用水壓試驗機在導流孔一7處對待測零件16內(nèi)腔進行打壓,觀察待測零件16內(nèi)腔的密封性能。
以上內(nèi)容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結構所作的舉例和說明,所屬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離本發(fā)明的結構或者超越本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均應屬于本發(fā)明的保護范圍。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霍山嘉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未經(jīng)霍山嘉遠智能制造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6267.3/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