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明專利]一種人臉識別方法、電子設備及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在審
| 申請?zhí)枺?/td> | 201711274753.1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8437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fā)明(設計)人: | 陳樾 | 申請(專利權)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G06K9/00 | 分類號: | G06K9/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識產(chǎn)權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寶筠 |
| 地址: | 519000 廣東*** | 國省代碼: | 廣東;44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一種 識別 方法 電子設備 計算機 程序 產(chǎn)品 | ||
本發(fā)明提供一種人臉識別方法、電子設備及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在檢測到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時,才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開啟,以進行圖像采集,并對采集的圖像進行人臉識別。這樣在沒有人接近或使用電子設備時,電子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處于關閉狀態(tài),不需要進行圖像采集和人臉識別,而在檢測到人體接近時又可以開啟人臉識別功能進行圖像采集和人臉識別,從而可以避免人臉識別功能一直開啟造成的較大功率損耗,降低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功耗。
技術領域
本申請涉及人臉識別技術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人臉識別方法、電子設備及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
背景技術
隨著信息防護領域的技術更新以及智慧城市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出于安全、便利等目的,人臉識別技術在安防、考勤、門禁、刑偵、ATM、消費類電子產(chǎn)品等行業(yè)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人臉識別技術是基于人的臉部特征信息進行身份識別的一種生物識別技術,其首先利用攝像機或攝像頭等采集工具采集含有人臉的圖像或視頻流,并自動在圖像或視頻流中檢測和跟蹤人臉,進而對檢測到的人臉進行特征提取和識別。由于不需要用戶單獨攜帶身份識別物件,不需要強制地采集用戶信息,也不需要用戶接觸識別設備,所以人臉識別技術能夠真正做到在對個人隱私進行保護的同時,只需要“刷臉”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日?;顒?,前景非常廣闊。
但是,目前的人臉識別技術只要開啟,就會不斷地進行圖像采集和人臉識別,功耗很高。
發(fā)明內(nèi)容
有鑒于此,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人臉識別方法、電子設備及計算機程序產(chǎn)品,用于降低使用人臉識別技術的功耗。
本發(fā)明提供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人臉識別方法,應用于電子設備中,所述方法包括:
檢測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
在檢測到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時,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開啟,以進行圖像采集,并對采集的圖像進行人臉識別。
優(yōu)選地,所述檢測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檢測是否獲取到聲音信號;
根據(jù)所述聲音信號判斷所述人體與所述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
根據(jù)所述人體與所述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確定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
優(yōu)選地,所述檢測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檢測是否獲取到氣味信號;
根據(jù)所述氣味信號判斷所述人體與所述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
根據(jù)所述人體與所述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確定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
優(yōu)選地,所述檢測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檢測是否獲取到可穿戴設備的通訊信號;
根據(jù)所述通訊信號判斷所述人體與所述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
根據(jù)所述人體與所述電子設備之間的距離,確定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
優(yōu)選地,所述方法還包括:
在所述電子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開啟后,檢測所述電子設備的預設范圍內(nèi)是否存在人體;
如果在預設時間段內(nèi),所述電子設備的預設范圍內(nèi)均不存在人體,則控制所述電子設備的人臉識別功能關閉,以停止進行圖像采集和人臉識別。
一種電子設備,所述電子設備包括:
檢測模塊,用于檢測是否有人體接近所述電子設備;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經(jīng)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yè)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lián)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4753.1/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wǎng)。
- 上一篇:一種具有自我修復功能的紡織面料及其制備方法
- 下一篇:油茶栽培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