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檢測不同型號噴嘴降塵效率的精準測定裝置及測定方法有效
| 申請號: | 201711272999.5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223001B | 公開(公告)日: | 2019-02-26 |
| 發明(設計)人: | 程衛民;于海明;周剛;謝瑤;王世聰;杜昌昂;韓耀中;汪文瑞;王懷遠;王宇;孫緒坤 | 申請(專利權)人: | 山東科技大學 |
| 主分類號: | E21F5/04 | 分類號: | E21F5/04;E21F17/18;E21F17/00 |
| 代理公司: | 青島智地領創專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申傳曉 |
| 地址: | 266590 山東省青*** | 國省代碼: | 山東;37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噴嘴 支管 碰撞器 鼓風機 測定裝置 攪拌機構 除塵器 循環式 粉塵 粉塵發生器 煤礦工作面 實驗室環境 方案設計 技術支持 噴嘴選型 出塵口 電機相 入塵口 增壓泵 最大化 作業區 檢測 水箱 產塵 粒徑 噴霧 霧滴 捕獲 煤礦 參考 | ||
1.一種礦用檢測不同型號噴嘴降塵效率的精準測定裝置,其包括一鼓風機,其特征在于,鼓風機通過第一支管與一粉塵發生器的出塵口相連通,鼓風機通過第二支管與一塵霧碰撞器的入塵口相連通,第一支管與第二支管相連通,塵霧碰撞器內對應的噴嘴通過增壓泵與一水箱相連通,塵霧碰撞器的底部通過第一管路與一循環式除塵器相連通,循環式除塵器內布置有攪拌機構,攪拌機構與一電機相連接;粉塵發生器產生的粉塵經第一支管與第二支管進入塵霧碰撞器內處理,塵霧碰撞器處理后剩余混合物進入循環式除塵器,通過粉塵發生器產生的粉塵總量、塵霧碰撞器內的粉塵質量以及循環式除塵器內的粉塵質量獲得噴嘴的降塵效率。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準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噴嘴布置在入塵口下方的塵霧碰撞器內,在與噴嘴相對處的塵霧碰撞器上設置吸附海綿塊,吸附海綿塊與水平面呈70°-80°夾角,吸附海綿塊下端處設置有一傾斜布置的環形隔水板,環形隔水板與水平面呈10°-15°夾角,塵霧碰撞器在與環形隔水板對應處設置有儲水槽,環形隔水板阻擋的水流流入儲水槽內,環形隔水板的中空部與上述第一管路相連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準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循環式除塵器包括上腔體與下腔體,上腔體與下腔體相連通,上述攪拌機構布置在下腔體內,上腔體在布置上述電機端處設置有出氣口,出氣口兼作水位觀測口,上述第一管路與下腔體相連通。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精準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攪拌機構為翅片式攪拌機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精準測定裝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粉塵發生器通過第二管路與一空氣壓縮機相連通。
6.一種使用如權利要求1所述精準測定裝置的測定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驟:
空氣壓縮機產生的氣流通過第二管路進入粉塵發生器,粉塵發生器產生的粉塵通過第一支管進入與鼓風機相連通的第二支管,粉塵通過第二支管自入塵口進入塵霧碰撞器內,塵霧碰撞器內的噴嘴形成霧場進行噴霧降塵,吸附海綿塊吸附部分噴霧降塵,自吸附海綿塊掉落的水經環形隔水板導入儲水槽內,剩余的噴霧降塵部分經過環形隔水板的中空部進入第一管路,通過第一管路進入循環式除塵器進行完全凈化,凈化后的氣流自出氣口導出。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測定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驟具體的還包括:
由粉塵發生器獲得產塵總量M1,未被完全凈化的含塵氣流經第一管路進入循環式除塵器,在循環式除塵器內填充有降塵劑溶液,降塵劑能將氣流中的粉塵完全沉降,讀取出氣口處刻度值V1,取適當容器,測得適當容器質量為m1,將循環式除塵器內V2體積的水倒入該適當容器內,將適當容器和水加熱烘干后測得質量為m2,噴嘴的降塵效率為ξ;通過式(1)獲得噴嘴的降塵效率:
通過比較不同粒徑分布的粉塵在不同型號噴嘴下的降塵效率,得到各噴嘴達到最優降塵效率時對應的粉塵粒徑。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山東科技大學,未經山東科技大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2999.5/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礦場環境監測維護系統
- 下一篇:一種隧道施工用降塵裝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