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一種用于燒結礦冷卻的豎冷窯設備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72626.8 | 申請日: | 2017-12-06 |
| 公開(公告)號: | CN109883207A | 公開(公告)日: | 2019-06-14 |
| 發明(設計)人: | 王玉萍;李明東 | 申請(專利權)人: | 北京同方生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F27D15/02 | 分類號: | F27D15/02;F27D17/00 |
| 代理公司: | 暫無信息 | 代理人: | 暫無信息 |
| 地址: | 100083 北京市海*** | 國省代碼: | 北京;1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供氣腔 燒結礦冷卻 上錐斗 供氣裝置 十字風道 中央風帽 燒結礦 下錐斗 正方形截面 高效回收 環形通道 環狀縫隙 殼體頂部 殼體內腔 殼體下部 冷卻工藝 上進氣口 下進氣口 顯熱回收 向上延伸 垂直的 進料斗 密閉 熱風 頂面 內接 氣料 套插 下段 顯熱 窯膛 連通 冷卻 合并 | ||
一種用于燒結礦冷卻的豎冷窯設備,涉及燒結礦冷卻顯熱回收技術。本發明的殼體頂部設有垂直的進料斗。殼體內腔下部置有供氣裝置,供氣裝置包括九個小的頂面為正方形的供氣腔組成一個大的正方形截面內接于圓柱形的窯膛內。每個供氣腔的下段為錐形,由上錐斗和下錐斗組合而成,上錐斗和下錐斗之間套插檐形成的環狀縫隙構成環形通道。每個供氣腔的中心上方設有中央風帽,每個上錐斗的頂部設有水平放置的十字風道,十字風道的中心與其供氣腔的中心重合并向上延伸與中央風帽連通。殼體下部還水平置有上進氣口和下進氣口。本發明采用燒結礦密閉冷卻工藝,通過合理的氣料比,延長冷卻時間,提高熱風溫度,實現燒結礦顯熱的高效回收利用。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鋼鐵行業燒結礦冷卻顯熱回收技術,特別是替代傳統燒結機冷卻燒結礦的豎冷窯設備。
背景技術
鋼鐵生產工藝中燒結工序能耗屬于第二大耗能工序,約占總能耗的10%-20%,僅次于煉鐵。燒結工序中,燒結礦會散發大量的熱量,約占燒結總能耗的1/3,這部分能量回收效率很低,浪費巨大,具有很深的挖掘空間,進行資源回收。
現有技術中,冷卻燒結礦普遍采用三種形式:機上冷卻工藝, 機上冷卻工藝是在燒結機上完成燒結和冷卻過程。即在燒結終了時,不立即卸下燒結礦,而讓其繼續停留在燒結機上,與此同時,利用冷卻段風機吸入的冷空氣使燒結礦冷卻;另一種是帶式冷卻機,燒結過程完成以后,經過熱破碎,把料卸到帶式冷卻機上,鼓風或抽風冷卻;第三種是環形冷卻機,燒結礦在被冷卻的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高溫煙氣,煙氣進入余熱鍋爐進行換熱,產生蒸汽進行發電。
上述現有技術冷卻燒結礦主要有以下不足:
1、系統風量大,漏風率高。
傳統的冷卻方式都是靠鼓風或抽風于臺車上進行冷卻,風箱與臺車之間存在空隙,密閉性問題很難解決,大大增加了電耗。
2、熱交換不充分。
傳統冷卻方式,比如環冷或者帶冷,冷卻效果與燒結礦厚度有關,厚度小,則換熱時間短,熱交換不充分。
3、投資大,高能耗,且設備占地面積大,日常維護工作量大,工程投資回收周期長。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燒結礦冷卻的豎冷窯設備。它采用燒結礦密閉冷卻工藝,通過合理的氣料比,延長冷卻時間,提高熱風溫度,實現燒結礦顯熱的高效回收利用。
為了達到上述發明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以如下方式實現:
一種用于燒結礦冷卻的豎冷窯設備,其結構特點是,它的殼體為圓柱外形,殼體頂部設有垂直的進料斗。殼體內腔下部置有供氣裝置,所述供氣裝置包括九個小的頂面為正方形的供氣腔組成一個大的正方形截面內接于圓柱形的窯膛內。每個供氣腔的下段為錐形,由上錐斗和下錐斗組合而成,上錐斗和下錐斗之間套插檐形成的環狀縫隙構成環形通道。每個供氣腔的中心上方設有中央風帽,每個上錐斗的頂部設有水平放置的十字風道,十字風道的中心與其供氣腔的中心重合并向上延伸與中央風帽連通。所述殼體下部還水平置有上進氣口和下進氣口,上進氣口與上錐斗相通,下進氣口與下錐斗相通。
在上述豎冷窯設備中,所述上錐斗和下錐斗之間水平設有調節風板。
在上述豎冷窯設備中,所述下進氣口里置有氣體分配器。
在上述豎冷窯設備中,所述中央風帽由兩層頂錐和下部大錐組成。
在上述豎冷窯設備中,所述每個供氣腔橫跨于其靠近的兩根主梁上,主梁采用雙梁結構,雙梁之間的縫隙與下方的錐形氣腔相通。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北京同方生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經北京同方生態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72626.8/2.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