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明專利]預制地墻及其施工方法在審
| 申請號: | 201711267092.X | 申請日: | 2017-11-24 |
| 公開(公告)號: | CN108035338A | 公開(公告)日: | 2018-05-15 |
| 發明(設計)人: | 陳曉明;周鋒;吳曉風;鄭祥杰;李操;丁德申;周蓉峰;沈佳敏;周錚 | 申請(專利權)人: | 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 |
| 主分類號: | E02D5/20 | 分類號: | E02D5/20;E02D17/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識產權代理事務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智云 |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靜*** | 國省代碼: | 上海;31 |
| 權利要求書: | 查看更多 | 說明書: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關鍵詞: | 預制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種預制地墻,包括若干個墻體,其特征在于,上下相鄰兩個所述墻體之間通過連接單元連接,上下相鄰的兩個所述墻體分別為第一墻體和第二墻體,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的上下端部的兩側均為階梯形狀,當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端部連接時,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端部的階梯形狀形成凹槽結構;
所述連接單元包括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以及固定件;
所述第一連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墻體內,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墻體內;
所述固定件用于連接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且所述固定件以及與所述固定件連接的所述第一連接件部分和與所述固定件連接的所述第二連接件部分均位于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端部的凹槽結構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連接時,所述第一連接件所在的平面與所述第二連接件所在的平面共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連接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墻體的端部相齊平,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二墻體的端部相齊平,當所述第一墻體連接所述第二墻體時,所述第一連接件的端部與所述第二連接件的端部形成抵觸。
4.根據權利要求所述3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體的上下端部均為凹凸形結構,所述第二墻體的端部與所述第一墻體的端部形狀相配合。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的上下端部均設置有橡膠止水件,所述橡膠止水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墻體或所述第二墻體中,另一端位于上下兩個相鄰的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之間。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內均設置有鋼筋籠,所述鋼筋籠包括有橫向鋼筋和縱向鋼筋,所述第一連接件和所述第二連接件均與所述縱向鋼筋單邊焊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中均具有若干個空心結構。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預制地墻,其特征在于,每個所述第一墻體和所述第二墻體中均設置有若干個工型鋼,所述工型鋼位于其中兩個所述空心結構之間。
9.一種預制地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
S1,將第一連接件以及第二連接件分別與鋼筋籠的縱向鋼筋單邊焊接,對鋼筋籠進行混凝土澆筑,混凝土凝固后分別形成第一墻體和第二墻體,第一連接件、第二連接件以及連接孔均位于第一墻體或第二墻體端部形成的凹槽結構中;
S2,對地面進行開槽,并將第二墻體放入到地底,固定;
S3,在S2固定的第二墻體的頂端連接第一墻體,并使得第一墻體上的第一連接件與第二墻體上的第二連接件正對;
S4,將固定件的上下兩端分別貼合到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上,然后將固定件分別與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固定連接,完成第一墻體和第二墻體的連接;
S5,在S4中固定的第二墻體頂端以S3-S4中的步驟固定第一墻體,如此循環直到預制地墻的總長度滿足施工要求,整體向下移動預制地墻并將預制地墻的位置調節到合適位置,完成施工。
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的一種預制地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包括有如下步驟:
S41,向相鄰的第一墻體和第二墻體之間注入水泥漿液,待水泥漿從拼縫擠出后停止注漿;
S42,將固定件的兩端分別與第一連接件和第二連接件固定連接。
該專利技術資料僅供研究查看技術是否侵權等信息,商用須獲得專利權人授權。該專利全部權利屬于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未經上海市機械施工集團有限公司許可,擅自商用是侵權行為。如果您想購買此專利、獲得商業授權和技術合作,請聯系【客服】
本文鏈接:http://www.szxzyx.cn/pat/books/201711267092.X/1.html,轉載請聲明來源鉆瓜專利網。
- 上一篇:一種用人工智能全視場探測火情的設備
- 下一篇:機器人專用賽道教具





